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稱其為三代以下第一人,也有人因他鐵腕鎮壓太平天國,而稱其為曾剃頭,所以章太炎先生認為他“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但毛主席對曾國藩評價甚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抗曰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講堂錄》裡說:"中國歷史上不乏建功立業之人,也不乏思想品行影響後世之人,前者如諸葛亮、范仲淹,後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辦事兼傳教之人,歷史上只有兩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國藩。"

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作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書法是他們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技能,對書法的理解和認識, 是他們綜合認知水平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曾國藩作為清代士族的典範,功業彪炳,文辭流世。對書法的理解和實踐也有獨到之處。

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後世人對曾國藩書法的評論大多傾向於正面,多為讚頌之詞,歐陽兆熊對曾國藩書法風格的流變概括為:“文正一生凡三變,書字初學柳誠懸,中年學黃山谷,晚年學李北海,而參以劉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饒嫵媚。” 反面的評價不多,但也有,如王潛剛《清人書評》 “……曾國藩,開府兩江,功業文章震一時,古文尤能卓然自立,惟於書真是門外。” 小編以為這樣的論斷偏向於情緒化,失之理智與公正。

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曾國藩一生幾經宦海沉浮而從不氣餒,屢敗屢戰卻從不服輸、不言敗,身上有一股沖天的倔強之氣,這樣的性格也在書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曾說“日內思作字之道,剛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餘既奉歐陽率更、李北海、黃山谷三家以為剛健之宗,又當參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為成體之書。” 儒家中和之意溢於言表。

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曾國藩對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氣”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古人作文、作字之法,全在“氣”字上用工夫,古人優秀的文章之所以令人不可企及,究其原因所在,不在於逐字逐句之間,而是行氣與眾不同,其精要之處亦在於行氣。這樣的文藝理論也被曾國藩應用於對書法的評鑑:“古人優秀的法書,未必盡合於法度,其過人之處在於氣盛、氣暢,如果氣不貫注,雖然筆筆有法,則不足以稱得上是佳作。”

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對於學習書法的方式,進階的次第,曾國藩也有獨到的見解:“大約書法不外羲獻父子。餘以師羲不可遽幾,則先師李北海。師獻不可遽幾,則先師虞永興,師虞不可遽幾,則先師黃山谷。二路並進,必有合處。”意思是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可以循序漸進,其中取法黃庭堅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然後學習虞世南,再以虞世南為跳板達到師法王獻之的目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先學習李邕,以此為階梯,學習歐陽詢,上溯王羲之。兩條路齊頭並進,最終落實到二王一脈的魏晉風格上,不失為理想的學習書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