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王树山书法原文

粟裕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这是一首非常难得的词,这首词,是粟裕去世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的。他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翻脑筋的。初稿写出后,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的誊写了一遍。他的这首词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一体。精心记录了淮海战役,是难得的珍贵史料。粟裕生前不看淮海战役的电影,也不评论淮海战役,他写的回忆录也不提淮海战役。而这次战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参与了从头到尾所有的指挥,他对这场战役,可以说体会最深,这场战役对新中国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他参与指挥了这么重大的战役,要说他对此无话可说,这估计没人相信。生前他不谈论这次战役,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场战役,本身就已经很出名了,他不愿意过度宣传自己;二是当时社会上,有不少人写了不少关于淮海战役的文章,也有人拍成了电影,但这些都和真相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歪曲历史的行为,作为亲自参与这场战争的指挥者,他不愿意看到真相被扭曲。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淮海战役是我军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的规模大、时间长(65个日夜)、以少胜多(我军60万兵力对国民党军80万兵力)的经典战例。整个淮海战役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线指挥部,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余人,击毙了敌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淮海战役的胜利,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使解放战争由5年缩短为3年。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粟裕是战役主要指挥官,充分展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毛泽东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记第一功。可是粟裕生前却没有公开发表任何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虽然不写、不读、不看关于淮海战役的资料,但这场战役依然是粟裕一生不舍的情结。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豫东战役歼敌九万多人,济南战役歼敌十多万人,这次歼灭几十万敌人的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毛泽东为什么要给粟裕记第一功?第一、粟裕战略意识超前。他除了是整个战役的主将之外,还是此次战役的最初提议者,是粟裕向毛泽东提出了展开淮海战役这一建设性意见,也是粟裕提出了关于整个战役的统一指挥体制,所以,粟裕与淮海战役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当中原野战军在陈邓带领下赶往淮海战场的时候,粟裕认为:只有从决战考虑才能做到统一指挥,打一场大决战。否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将会大大拉长战争的时间,缩减胜利成果。这一点,中央军委没想到,刘邓陈都没有想到。同时,粟裕建议中央军委从决战的高度考虑后勤补给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央军委动员了三个中央局和两个中央分局翻家底全力支前,保证了淮海大决战的后勤物资供应。当时的淮海,参战的三野有50多万人由粟裕统帅,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是粟裕谋划的,也是华野单独完成的。后来战役越打越大,华野需要中野的配合,粟裕才向军委请示,战役由中野陈军长(中野副司令陈毅)、邓政委统一指挥,毛泽东复电同意,并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 也就是说,粟裕率华野打响淮海战役时,这个淮海战役总前委还没有生下来,是淮海战役的后阶段这个总前委才成立。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第二,粟裕对反攻切入点选择正确,无可替代。

当时中央军委设计的战略方案解放军的反攻重点在平汉路,但是粟裕却提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暗中施行自己的津浦路战略计划。以至于中央军委特地对粟裕这一意图进行了否定,但是粟裕没有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部署。最终,粟裕把淮海战役中南线作为战略出击主攻方向,当时包括中央军委在内,没有人能与粟裕有同样的认识。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第三、粟裕在决战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精准。

在双堆集歼灭黄维,粟裕前后共派出5个纵队帮助中野,这种完全抛弃本位主义的决策在战场上是少见的。在判断杜聿明出逃方向上,粟裕更是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又将中央军委的部署打了一个大折扣,按照自己的思路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追上了杜聿明,完成了歼灭徐州国民党主力的目标。没有粟裕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不会完成歼敌主力的目标。

王树山书法 军神粟裕《沁园春·淮海战役》词赏录

第四、粟裕的华野是淮海大决战的主力。

当时整个中野只有12万人,其中有两个纵队由司令员刘伯承率领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邓在一起,直到淮海后期,陈毅、邓小平率领参加淮海战役的中野部队只有几万人而已。也就是说,整个淮海战役,中野只起到了一个配合作用,从电文看,在战役中,中野的陈邓是受粟裕指挥的。此战,解放军歼敌55.5万,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0万,所以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第一功!”

 王树山书法 内容源自网络 请书友鉴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