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浩渺無際的水面,平靜無瑕地伸向遙遠,蔚藍的天空與深藍的流水相接,迷濛中不見盡頭。左右亦是開闊的水域,惟遠處的兩岸青山匆匆向後退去,山光雲影在水中不斷幻化出奇妙的景象。身後是遊艇騰起的不息水浪,正打破這片寧靜。飛濺的浪花在陽光下噴雪吐玉,灑落無數珍珠。此刻,我與幾位文友乘坐在遊艇中,飛馳在黃河劉家峽庫區水面,身下便是滔滔黃河被人類征服後的一江柔波。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去年十月的一天,清晨,我們從臨洮乘車前往劉家峽、炳靈寺進行採風活動。坐在大客車中,一路歡歌笑語,都被沿途的風光和即將謀面的劉家峽所激動。終於看到了高山之下一條橫臥的大壩,劉家峽電廠便撲入眼底。“S”形的黃河被飛虹似的大壩鎖定,臨夏州的永靖縣城便坐落在峽谷之中。

臨夏州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回族自治州之一,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生活,是古絲綢之路要衝,唐蕃古道重鎮,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河湟雄鎮”之稱。這裡有輝煌的彩陶文化、燦爛的“花兒”藝術。炳靈石窟,盡現千年藝術之瑰寶;恐龍足跡,解讀億萬年生命之奧妙;高峽平湖,彰顯當代人力之偉大,這裡的每一處風光,都讓人心馳神往。

佇立於大壩之上,第一眼看見了不一樣的黃河,靜謐的藍色、迷濛的水霧、靜臥在群山峽谷之中的一片瀚海,讓人為之震撼,誰能料想茫茫黃土之中竟也藏有如此之仙境。眺望眼前風光,令人心潮澎湃。黃河,你這縫綴在祖國胸前修長的拉鍊,你這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青青藤蔓,在這裡卻化為巨大的電力,源源不斷地輸向四面八方,頓時一種無上的自豪和驕傲便蕩滿了心田。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劉家峽水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自行建造的大型電站,建成後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水利電力樞紐工程,被譽為“黃河明珠”。劉家峽水庫位於黃河上游,河水穿過千巖壁立的深邃峽谷,水勢有如萬馬奔騰,黃河來到這裡,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谷向西流去,是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階梯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劉家峽水電站把陝西、甘肅、青海三省的電網有機地聯結在一起。它橫空出世,截斷高峽雲雨,攔蓄黃河、大夏河、洮河之水,形成了我國西北高原上最大的人工湖泊——劉家峽水庫。

來不及仔細回味歷史,我們便乘遊艇撲進了黃河的懷抱,向炳靈寺飛馳。溯流而上,只見河水清澈,浪花飛舞;進入峽谷後,但見兩岸奇峰對峙,壁立千仞,足可與桂林山水、長江的巫峽相媲美。兩岸的景色隨著遊艇的行進變化著,風化的岩石,露出水蝕的分明層次,底邊是深紅色,上半部卻是黃褐色的礁石伸進綠綢般的黃河水裡,一種陽剛與溫柔的組合,美得讓人不敢相信眼前是景還是畫。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遊艇飛馳,兩岸蒼山挾持著一江浩蕩的碧水,高天上的白雲在水中投下片片雲影,流水中全是陽光灑落的碎金,我們屏住呼吸,此時,任何讚美的語言都顯得空洞、蒼白,無法準確描繪眼前的美景,只能默默地任心陶醉。船員播放了輕曼悠揚的音樂,我的心瞬時輕盈如水鳥,翩然而翔,渾然忘我。行不多久,便見另一條峽谷中也流來滿滿當當的一片清波,不見盡頭。那黃河水,剛才還是那麼碧綠滋潤,不覺間就出現了那麼渾濁的黃色,與水庫裡出來的水形成黃綠相交的界線,顯得涇渭分明,有了很大的反差,我們正感疑惑,船員輕聲說,那就是洮河的入口。

洮河,是我的故鄉河,曾潤澤過我的童年,不息的濤聲伴我長大。定西的臨洮縣和臨夏州也是山水相依,一衣帶水,中間相隔著一條清澈無比的洮河。洮河是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流經臨洮全境一百多公里,早就知道在永靖縣匯入了黃河,匯入了更加豐沛的世界,但此刻親眼目睹兩條大河的相逢,怎不讓人激動萬分?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很早就在課本里知道了劉家峽,但這是頭一回來領略它的美。在洮河與黃河主幹流的交匯處,遠遠望去,有一道藍色與金色的分界線,因為兩股水流來源不同,洮河來自甘南青山中間,而主幹流黃河已在黃土高原行走了很長一段路,自然就攜帶著黃土的顏色。如果你回頭,將視線抬起,你會看到同樣的兩道分界線:碧水與黃土,黃土與青天。這種感覺,或許只有劉家峽才有。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遊艇駛出峽谷,眼前的視野更加開闊,湖水遼闊無際,鏡子般平滑無暇,綢緞般柔軟多姿。清風吹過,湖水盪漾,就連心裡也蕩滿了清涼的柔波。輕輕地把手伸向水面,手指便劃破了湖面的綢緞,激起飛濺的浪花,讓我們發出一陣陣開心的歡笑,忘記了生活中的一切煩惱和憂傷。兩岸的山谷也不再枯荒,遠處有綠,有村舍,植被出奇地豐茂,剛才的山還是岩石突現,現在坡上有矮小的灌木,枝葉迎風微動,河灘上還有牛羊在恬靜地吃草,好一派安寧祥和的田園風光。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恍然間岸上有牧羊人漫起了蕩人心絃的“花兒”,那一聲聲高亢嘹亮的旋律帶著河水的清涼,粘著莊稼花草的香氣飄到我們的耳畔:“黃河曲曲九道彎,彎彎裡都有浪翻;河湟上下你來看,哪一個不唱個少年”“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尕生活過了個幹散。大禹王治水的黃河開,共產黨領導者路開!”臨夏是“花兒”的搖籃,也是一片民風淳樸、民歌醉人的土地。

飄蕩在劉家峽庫區水面,面對這無限風光,我心又陷入對遠古洪荒的懷想。昔日的這片河床曾是何等模樣,咆哮的黃河翻滾著濁浪,挾持著黃土,肆虐衝撞,帶給了沿途幾多災難和不幸,是新中國的水電建設者,在黃河上架起了飛虹,蓄出了偌大的高峽平湖,把濁水化作清流,化作為人類造福的強大電力。還有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為了水庫的建設和搬遷做出的犧牲,都是一部壯美的史詩,都是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劉家峽水電站1958年動工興建。在當時機械設備不足、技術手段落後、生活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廣大建設者們發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於1960年元旦實現大河截流。由於當時國家經濟困難,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工程一度被迫停建。1964年重新施工修建,1974年機組全部投入運行,至此,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水電站在黃河上游勝利建成。電站以大壩最高、單機和總裝機容量最大、輸電電壓最高、輸電線路最長在我國水電發展史上獨領風騷,曾經雄踞於亞洲第一。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此刻,我還想起了郭沫若先生參觀建設中的劉家峽賦就的《滿江紅·詠劉家峽》:“成績輝煌,嘆人力真正偉大。回憶處,新安鴨綠,都成次亞。自力更生遵教導,施工設計憑華夏。使黃河馴服成電流,兆千瓦。綠水庫,高大壩;龍門吊,千鈞閘。看奔騰瀉水,何殊萬馬,一艇風馳過洮口,千巖壁立疑巫峽。想將來,高峽出平湖,更驚訝。”整首詞準確地描述了劉家峽水庫大壩、電站的雄宏壯觀和高峽平湖的秀美,人民戰天鬥地、治理黃河的偉大成就。若郭老仍在,再看完全建成後的劉家峽雄姿,暢遊平湖,想必他會有更豪邁的詩句溢出肺腑。

在藍色的黃河上飛馳

快艇乘風破浪,感覺在飛,馬上就到著名的石窟炳靈寺了,前面佇立著一座座神秘莫測的奇峰。回頭遙望,這黃河蓄就的萬頃碧波,浩浩蕩蕩、波光瀲灩,天光雲影在水中繪成了一幅幅絕妙的畫卷,也深深印在了我們的心間。暢遊劉家峽,留在心底的不只是湖光山色的美景,還有發生在這黃河故道間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蹟,這裡不光有迷人的風光,還有水電建設者鑄造的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