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75個紅軍師19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三個紅6師,分別是紅3軍團8軍6師(即前文介紹的紅3軍團2師)、紅3軍團6師和紅2軍團6師。本文介紹的是紅3軍團6師,這支部隊和紅1軍團3師一樣,都是由地方武裝升級而成的。

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1933年6月7日,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制的要求,紅3軍團所屬各部隊被合編為第4、5、6師。其中紅6師由地方武裝興國模範師升級而成,兵員主要是興國子弟,師長洪超,政委陳阿金,下轄第16、17、18三個團,16團長李壽軒,17團長王松青,18團長曾春鑑。

師長洪超,1909年出生於湖北黃梅,參加過廣州起義,曾任紅3軍團司令部作戰參謀、紅1師師長,在1932年因作戰負傷導致一支手臂傷殘洪超是紅一方面軍中公認的傑出青年將領之一,朱總司令、周總政委為此特地發電報給項英,要求調洪超來任師長。不過,為了處理原先部隊中的事務,洪超直到8月才正式走馬上任。

由於洪超未到職,訓練這支新部隊的任務便落到師政委陳阿金身上。陳阿金,原名陳建金,1898年出生於江蘇阜寧,參加過上海工人起義,曾赴蘇聯學習,回國後曾任軍校教員、紅59團政委。陳阿金這次升任師政委,顯然和他擁有軍校教學經驗不無關係。陳阿金也確實沒讓上級失望,在這兩個月裡他對部隊進行了嚴格訓練,大大增強了紅6師的戰鬥力。

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紅3軍團6師首任師長洪超,政委陳阿金

1933年8月下旬,剛訓練完畢的紅6師在師長洪超的指揮下,開赴福建前線,支援彭德懷指揮的東方軍。紅6師被派往去攻打將樂城,由於部隊經驗不足,幾次攻擊沒有奏效,只能改為長期圍困。一個月後,上級忽然命令東方軍全軍返回江西蘇區,原來蔣軍4個師趁虛攻佔了位於蘇區北大門的黎川,第五次反圍剿正式打響。

由於紅6師是新部隊,上級一開始也沒輕易動用該師。在1933年11月的滸灣、八角亭戰鬥中,紅3軍團主力與紅7軍團圍攻蔣軍第4師失利,被迫轉移,這時蔣軍一部又從金溪方向趕來襲擊紅3軍團側後,作為軍團預備隊的紅6師終於派上了用處。洪超指揮紅6師與敵激戰三晝夜,掩護了軍團主力的成功轉移,隨後他率部在黑夜的掩護下成功突圍而出。

1934年1月,蔣軍轉向福建討伐第19路軍,紅一方面軍得到了一段休整的時間。洪超被調去任紅4師師長,陳阿金被調去任紅5師政委,紅6師的師長政委由曹德清和徐策接任。

曹德清,1909年出生於湖南益陽,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平江起義,曾任紅5軍連長、紅3軍團1師3團團長,是一位從普通士兵一直成長為高級指揮員的青年將領。

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位於沙縣西郊村的東方軍司令部舊址

徐策,原名徐聯甲,1902年出生於湖北大冶,1927年參加農民運動,曾任大冶中心縣書記、紅8軍3縱隊政委、紅3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長,是一位有長期地方和政工經驗的資深幹部。人事調整後,為鍛鍊部隊戰鬥力,紅6師隨軍團部入閩攻打沙縣,花費近兩週後才在紅4師的支援下協助下將該城攻克。

1934年4月,紅6師被部署在盱江東岸、全軍戰線的右翼,負責守備廣昌的大羅山、延福嶂等陣地。4月19日,蔣軍集中兩個師的兵力,對紅6師陣地發起猛攻。蔣軍炮兵採用德國顧問新教授的間接射擊法,讓紅6師指戰員還沒偵察到對方的火炮位置就被擊中,損失慘重。紅6師被迫在堅守三個小時後撤退,師政治部主任曹其燦也在戰鬥中犧牲。

廣昌戰役失利後,李德命紅軍兵分六路全面防禦,紅6師奉命與紅61、62團一起守備興國東北地區。由於紅6師戰士大部分都是興國子弟兵,為了保衛家鄉,全師指戰員在西線總指揮陳毅的指揮下,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兩個半月的時間內傷亡2000餘人。直到1934年9月中旬,為了準備參加長征,紅6師才從西線前線撤下。

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新圩阻擊戰紀念雕像

1934年10月,紅6師隨方面軍主力踏上長征之路,紅3軍團走在全軍的左翼,而紅6師則走在全軍團的最後。11月30日下午,紅6師抵達湘江東岸的灌陽新圩,為了掩護方面軍主力渡過湘江,紅5師已經在這裡與桂軍血戰了三天三夜,折損過半,紅6師奉命接防新圩陣地,接應尚未趕到的紅8、9軍團和紅5軍團34師。

為了截斷尚未渡江的紅軍部隊,桂軍集中了3個師的兵力對紅6師陣地發起攻擊,曹德清、徐策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的一輪又一輪的猛攻。戰鬥到當日午夜,由於敵情緊急,上級命紅6師16、17團先行渡江,另留下第18團繼續執行接應任務。由於防守光華鋪的紅1軍團已經撤走,界首渡口失守,紅16、17團利用夜幕的掩護就近徒涉渡過湘江。

這樣,尚未渡江的紅軍部隊境遇就更為險惡,紅8、9軍團被迫另在距界首12公里處的鳳凰嘴渡江,紅18團和紅34師作為阻擊部隊,與敵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紅18團最後僅剩百餘人,團長曾春鑑命令剩下的戰士分散突圍,但在桂軍和民團的聯合搜剿下,擁有近2000人的紅18團只有曾春鑑等十餘人渡過湘江回到大部隊,其餘戰士大部分壯烈犧牲!

組建紅6師,朱德專門發電給項英,要求調洪超當師長

紅16團團長,1955年中將李壽軒

渡過湘江後,紅6師作為軍團後衛繼續執行阻擊任務。1935年1月,按照上級命令,減員較大的紅6師縮編為紅3軍團獨立團,團長李壽軒,政委餘瑞祥。原師長曹德清因病於一個月後去世,原師政委徐策後調任川南遊擊縱隊政委,半年後在雲南威信犧牲。2月,由於土城戰鬥失利,獨立團番號也被撤銷,餘部被分散編入其他部隊,這也是紅6師沒有傳承部隊的原因。

紅3軍團6師歷任師長

洪超(1933.06-1934.01,1934年犧牲)

曹德清(1934.01-1935.01,病逝)

紅3軍團6師歷任政委

陳阿金(1933.06-1934.01,1934年犧牲)

徐策(1934.01-1935.01,1935年犧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