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再年少了?

看完《少年的你》走出电影院,我没有多少感觉,不明白自己的心理防御太深,还是自己被周冬雨过多的哭戏以及她的实际年龄影响我不能入戏,亦或者自己共鸣的深度不够,以致于在最后结尾那段哭戏的时候,我看了看周围的人,都在哭,但我没有感觉。回到家,女儿问我电影怎么样,我说没什么感觉。女儿说,这说明你不再年少了。我才恍然大悟。

我真的不再年少了?

校园霸凌是个人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这里面涉及人性本能的攻击性,魏莱强烈的攻击性是根源,而这么强烈的攻击性源自家庭教育的引导失败,无处安放的青春荷尔蒙将攻击性放大。陈念对攻击性的防御是无力而缺乏支持的,无力是因为家里没有一个父性力量给予支持,父性是力量的象征,再加上母亲的逃避,陈念的母亲那么的无力,以至于说了一句:我以后要靠你了。没有支持的陈念有如没有后勤保障的阵地,是容易受到攻击且会被击溃的。所以,陈念的自我认同中也是我很懦弱,不敢去举报魏莱她们的恶行,这样的软弱也合理地解释了陈念不会故意杀害魏莱。这是暴烈残忍的校园霸凌发生在女生(而不是男生)之间的根本原因。

我真的不再年少了?

软弱的陈念遇到小北,虽然小北的保护能力不是那么强,但仍具吸引力。正如在爱中饥渴的人遇到一些人的小恩小惠就会投怀送抱一样。保护和被保护是陈念与小北能走到一起的表面原因,真实原因是陈念要找父性的爱,让她的人格有营养的土壤发展,寻找寄托和支撑。而小北要在低自尊的人生中找到价值--保护陈念。

正是因为陈念与小北有这么深层的心理需求,两人也表现出极让人感动的默契,在派出所对口供时让经验老道的警探都找不到道理上的破绽。然而情感的破绽却无法掩藏,这让情感丰富而人性化的郑警官发现,事实上,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社会因素,郑警官应该一开始就能是陈念的救命恩人,当然,到最后也是,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魏莱的死、陈念的刑期和美好的大学前程。

我真的不再年少了?

从家庭教育的观点解读,家必须要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不然,随时随刻都要出问题,大问题是自杀、校园凌霸和辍学等等,小问题是成绩永远垫底和孩子灰暗的前途。前两天也有来咨询校园暴力的案例,但这位母亲处理得很好,孩子没有留下什么阴影,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支持,真心希望父母能给孩子温暖和爱的滋养,则校园凌霸的“苗头”就会扼杀在家庭环节,而不是生于家庭,长于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