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北碚天府煤礦 |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之火害

主要指煤炭在地下自燃。

講述人:未心十

北碚天府煤礦 |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家屬縫紉組

天府的煤層較多,俗稱外七連,內七連。有的煤層含硫較重,還有一層硫鐵礦,燃點低,遇水容易氧化發熱而自燃。

據不完全統計,1940年至1949年共發生火災71次,最多的1943年高達20次,由火災引起的煤塵、瓦斯爆炸11次,死亡271人;1950年至1985年的35年中,共發生火災122次,其中最為嚴重的是1959年至1962年的4年就有43次,特別是1961年,竟高達22次,使發火煤層工作面幾乎全部封閉。

七十年代以後,隨著對火的特點及規律的認識逐步加深,不斷總結經驗,採取新的辦法,火災事故大為減少,至1981年和82年,僅發生兩起火災,到83年已無火災發生。

我曾隨安檢組去梘區一個火區。進井時,穿著棉襖,進入火區巷道就覺熱霧蒸騰,脫去棉衣仍汗流浹背。到了滅火的磧頭,就見幾個工人根紗不沾,揮汗如雨,正用硺子掏扒清除冒煙的煤炭,用滅火器噴射出現明火的煤炭,並將其運出來。我見周圍支護的木料有的已被燒焦了,工人們輪番上陣幹一會兒又出來休息一會兒。那情景真如火線戰場。

北碚天府煤礦 |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救護隊演習築防火牆

我也曾參加過堵火,在一井,一次內連發火,礦上馬上聯繫后豐巖工礦貿易公司(貿司),將一應布匹全部調用,地段、街道家屬縫紉組連夜縫製成口袋,送至井口。

一時間,數百職工、家屬自動投入到挖黃泥、運河沙、撻泥磚、搓泥條、裝沙袋的搶險戰鬥中;在井下,這些搶險物資運到大巷、樓眼(豎著的如水井一樣的小巷道)裡,密密麻麻站滿了人,將它們接力傳遞到各個順槽(分割工作面的小平巷)。

那裡,礦山救護隊員正趕築泥磚牆,封堵火巷。當防火牆築到快封口時,一聲令下,所有運輸人員立即撤退。成敗就在堵口的最後幾分鐘(就如三峽大壩合龍那一刻)。封堵完畢,瓦斯未爆炸沖決出來,就大功告成,那真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阻擊戰呀!

為阻止煤炭在井下自燃,除斷絕氧氣外,還對煤層灌漿,即將黃泥漿用泵打進發火區域所有空洞、裂隙,徹底阻斷空氣與煤的接觸,讓其冷卻,不能發熱,待到幾月或幾年以後,經嚴格檢查,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了,再進行開採。

煤炭真是來之不易,由此可見一斑。

北碚天府煤礦 |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劉礦大巖灣灌漿站的泥漿池

本章告一段落,

如有興趣請聽下回: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垮塌害》系列。


以史為鑑,但,不以史論今!

書寫北碚情懷!

書寫你心中的北碚!


北碚天府煤礦 | 從煤礦的安全說開去之火害

出品人 | 劉懿鋒

作 者 | 未心十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