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歡迎來到新一期的Magic魔法莊園。

最近魔法君所在的城市又從春天回到了冬天,於是又想起了冬天大雪紛飛的日子。

你那邊呢?

冬天的時候,是不是有硬硬的“雪”,同時也有軟軟的雪呢?

今天魔法君就來帶大家來看看,關於雪它們一家的故事。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在氣象學中,雪的近親統稱為固態降水。因為它們長相類似,大家經常將他們搞混。現在,咱們就順著它們的特徵,追根溯源,看看到底,你手上的涼涼冰塊,叫什麼名字。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雪是固態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處分枝的星狀、六角形片狀結晶,常緩緩飄落,降水強度變化較緩慢。

在天氣不太冷,溫度較高時多成團降落。通常降自雨層雲、高層雲等雲中,降水性質與雨相同。

雨夾雪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我們平常說是說雨夾雪,但為何落下來的有時候是冰塊狀的固體呢?原來是雨和雪在落下來的時候重新混合在了一起,並且凝固成了小冰晶。

與冰雹、凍雨不同的是,雨夾雪硬度相對較低,且更為透明,但其中會帶有些許冰晶的痕跡,這些冰晶是由一些已融化的雪花重新凝結形成的。

在任何一個地方,這種天氣現象的發生過程是比較短暫的,其常處於由雨轉變為雪的階段,或者是相反的階段。

霰[xiàn]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霰又稱雪丸或軟雹,有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狀(有時呈圓錐形)的、有雪狀結構的冰相粒子組成的固態降水,著硬地常反跳,鬆脆易碎。

通常在氣溫近於0℃時降落,常見於降雪或與雪同時下降。霰產生於擾動強烈的雲中,由雪花(或冰晶)和過冷卻水滴併合而成,下降時常呈陣性。

米雪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米雪是從雲中降落的非常小的不透明白色冰粒形成的降水。呈扁平或細長狀,粒徑通常小於1毫米,下降均勻、緩慢、稀疏。與霰的區別是它落到較硬的地上一般不會反彈,也不會像霰一樣碎裂。

冰粒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冰粒是透明的丸狀或不規則的固態降水,較硬,著硬地一般反跳。直徑<5mm。

有時內部還有未凍結的水,如被碰碎,則僅剩下破碎的冰殼。冰粒是完全透明堅硬的小冰球,直徑通常為1~3mm。因為它是由雨滴凍結而形成的,所以有時表面為一堅硬的冰殼,中間尚有未凍結的水。冰粒也稱為凍雨。

冰雹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這是一種最容易被大家搞混的氣象現象,不同於凍雨等易發生在冬季,冰雹常見於夏季或春夏之交。雹是堅硬的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

當雲中的雨點遇到猛烈上升的氣流,被帶到0℃以下的高空時,便液化成小冰珠;氣流減弱時,小冰珠回落;當含水汽的上升氣流再增大,小冰珠再上升並增大;如此上下翩騰,小冰珠就可能逐漸成為大冰雹,最後落到地面。

冰雹並非常見於冬天,雪的家族原來如此龐大!

現在,是不是已經能區分各種各樣的“雪”了呢?這些各具特色的現象,都得益於地球大氣層的豐富多彩。大家可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自然財富哦!


往期精選:

小知識:

小實驗: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