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肥燕瘦,貴妃楊玉環究竟有多胖?

“環肥燕瘦”這一成語出自宋朝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言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瘦誰敢憎。”在這裡,蘇軾談的是書法的事,用了楊玉環和趙飛燕來比喻,意思是說作品風格不同,各有所長。中國的書法無論短長肥瘦軟硬,不僅要“各有態”,還要各有其美,如果瘦,瘦不出其美,肥,肥不出其美,就談不上是一幅好的書法。要肥出其美自然不能肥得沒有樣子,肥得沒有標準,肥得出格,而是要有“一定之規”,這才能構成書法之美,否則過猶不及。


環肥燕瘦,貴妃楊玉環究竟有多胖?


這首詩裡把環肥燕瘦當成書法之不同風格,其實也當成了不同的美,自然也對這種肥和瘦有“一定之規”,或者說“燕瘦環肥”也要符合一定的審美標準。何況,蘇軾生活的宋朝據說是以清瘦為美的,不可能對肥無限褒揚。

可見,簡單地憑藉燕瘦環肥來推說唐朝人“以肥為美”,似難說服於人。相信唐人以豐腴為美,就好比現在人們都以瘦為美,也有一個標準的,瘦得脫了形,骨感過了頭,呈現出病態來,就很難說美了。其實我們看唐代的壁畫、仕女圖、雕塑,很少見瘦的,但那些女性形象也只能說豐滿,珠圓玉潤,有一種質感美,卻說不上肥胖。

有研究表明,唐人(主要是李唐皇室)之所以“以肥為美”,是因為唐朝皇族有著鮮卑族的血統,屬蒙古草原遊牧民族。遊牧民族以養牲畜為生,牲畜養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為美,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肥為美。不過,我認為這裡還有一層意思,即遊牧民族以胡服騎射為能事,性格膘悍,女子也多“膘肥體壯”者,這是適應草原遊牧生存的需要,自然不會喜歡林黛玉式的養在深閨、弱不禁風的病態美。


環肥燕瘦,貴妃楊玉環究竟有多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