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相信最近很多人上网的时候,都会被一首《桥边姑娘》刷屏。这首歌以清新明快的节奏、简单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几乎一夜之间火遍了各大平台,被许多人翻唱,甚至一首女声演唱的版本受欢迎程度竟超过了原唱。这首民谣风格的“神曲”可不是个例,早先的一首《纸短情长》也掀起一阵民谣热潮,在抖音被数百万次使用,“民谣”“古风”已经成网红神曲两大利器。

《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还有一类在抖音火爆的歌曲就是“古风”了,盘点抖音神曲的时候,最受欢迎的歌曲里面,古风歌曲往往会占据一半甚至更多的比例。那么,为什么“民谣”和“古风”会成为两大“神曲”利器呢?

新“民谣”是新一代人的情感表达器

民谣歌曲在国内早就成为一种流行的门类,从老狼的《同桌的你》、《恋恋风尘》到朴树的《那些花儿》、《白桦林》,再到赵磊的《成都》等等,形成了一大批喜欢民谣的受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蹿红的民谣歌曲,从曲风到歌词都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情感表达需求,比如马良的一首《往后余生》,就唱“哭”了很多人:“在没风的地方找太阳 在你冷的地方做暖阳 人事纷纷 你总太天真 往后的余生 我只要你 往后余生 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清贫也是你 荣华是你 心底温柔是你 目光所致 也是你……”曾经看到德云社的年轻演员演唱这首歌,也有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演唱这首歌,歌声响起的时候,会产生强烈情感的共鸣。

《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无论什么时代,流行歌曲都是社会情感表达的一个出口,不同年龄的人也会在不同的词曲中感受个人化的情感体验。这些歌曲通过网络的翻唱不断流行,总会击中人心中的某个点,或许是回忆,或许是当下的挣扎,或许是心中的期许。

传统文化的再流行引发“古风”热潮

走在大城市的大街上、地铁里,经常会看到身穿“汉服”的各种“小姐姐”,她们不顾忌旁人的眼光,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向公众展示自己的喜好。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中,“汉服秀”“汉服跑”都已经成为一类吸引游客的营销手段。

官方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再加上古装影视剧的催化效应,穿古装拍照、学习各种传统文化、参加诗词大会、听古风音乐会……各种市场化手段把传统文化推向了新的流行。所以“古风”在音乐创作中的流行也就顺理成章。

《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古风”歌曲中有很多表现“游侠”“侠客”“道义”等等具有浪漫主义和文化美感的内容,比如词曲都很有特色的《不谓侠》《辞九门回忆》等等,有些网友还把自己喜欢的演员和影视片段,用这些歌曲配乐剪辑,形成特殊的作品,实现了二次传播。古风歌曲容易给人很强的画面感,网友自发制作的视频,大多都配以中国古典风格的画风,让人印象深刻。

《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通过“古风”歌曲也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呈现方式和出口。比如《声声慢》中的“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指尖流泻成曲 诉尽谁人哀愁……”等,都把古诗词融合进了歌词中,既提高了歌曲的意蕴,又传播了古典文学。很多人听了歌曲可能都会搜一下原文,再去领略古代文学之美。

《桥边姑娘》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