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這幅對聯是宋朝大文豪蘇軾寫給他的侍妾王朝雲的。朝雲是一個弱女子,初遇蘇軾時,僅有12歲。當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朝雲隨眾舞女給蘇軾等人唱歌助興。當時的王朝雲長袖徐舒,輕盈曼舞,格外引人注目。舞罷,王朝雲給蘇軾侍酒。這時的王朝雲洗淨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一身素淨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彷彿一股空谷幽蘭的清香,直沁入蘇軾黯淡的內心。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天公作美,本來豔陽高照、波光粼粼的西湖,天氣突變,細雨綿綿,山水空濛,成了另一種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蘇東坡靈感頓至,揮毫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描寫西湖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詩明寫西湖旖旎風光,暗寄了蘇東坡初遇王朝雲時為之心動的感受。自此,朝雲終身追隨東坡先生,成為了歷史上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

在蘇軾的一生中,有三個女子最為重要,但最能走入蘇軾精神世界深處的唯有王朝雲。

蘇軾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都能被善解人意、才思敏捷的朝雲猜個正著。《東坡筆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蘇軾飯後在院子裡散步,突然指著肚子問身邊的侍女們,誰知道他的肚子裡是什麼。一個侍女說是文章,另一個侍女說是見識,蘇東坡都搖頭否定,輪到朝雲,她微笑著說:“大學士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聞此,蘇軾捧著肚子哈哈大笑,說:“知我者,唯有朝雲也。”自此,蘇軾對朝雲更是百般喜愛,始終把她帶在身邊。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謫至惠州。當時親人多半離散,只有愛妾朝雲留在蘇軾身邊不離不棄。在赴惠州的路上,蘇軾感觸良深,寫下了飽含惆悵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到惠州之後,一天蘇軾和朝雲閒坐,當時剛下了秋霜,黃葉凋落,景色淒涼。蘇軾叫朝雲備酒,朝雲端著酒杯準備唱蘇軾寫的這首《蝶戀花》,但還沒開口唱就淚溼衣襟。蘇軾問她怎麼回事,朝雲說詞中“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讓她唱不下去。

蘇軾大笑,說:“我正悲秋,而你卻又傷春了。”

朝雲情難自已的原因在於想到蘇軾一生命運坎坷:他屢受打擊,不斷被貶,年過花甲又來到了遠在天涯的惠州,恐怕很難有起復的希望。想到這些,又怎能不讓人淚如雨下。蘇軾自言“悲秋”,箇中原因豈不是和朝雲“傷春”如出一轍?兩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之程度可見一斑。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惠州,朝雲生下一子。但天有不測風雲,這個孩子只有十一個月大時就不幸夭折了。經此打擊,又加上朝雲後身體虛弱和惠州瘴癘肆虐,紹聖三年,王朝雲病死在惠州。一代美人從此香消玉殞。

朝雲病故後,蘇軾萬分悲痛,在惠州西湖邊朝雲的墓地上修了一座亭子來紀念她,並親手在亭子裡寫下了一副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蘇軾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幸有紅顏相伴,才能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之時 ,輾轉於黃州、惠州、儋州之間,遺詩文書畫之不朽功業於萬世!

紅顏薄命隨風去 ,義重千山美名來。朝雲絕對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她邂逅蘇軾,陪伴蘇軾,都是上天的安排。用一句時髦的話講,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蘇軾身後的那個女人一定是王朝雲!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