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舊貌換新顏

“鎮上有公園,街道平坦乾淨,大家吃過晚飯會出來散步、跳廣場舞,和吉首城裡生活沒什麼區別。” 4月9日,說起現在的丹青鎮,村民張群英笑得合不攏嘴。

如今的丹青鎮政府所在地清明社區,有美麗的沿河風光帶,平坦的連戶路,以及錯落有致的新樓房……這些變化得益於近幾年當地積極推進危房改造、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現在黨的政策好,幹部親自到我家,送我好房住,再也不怕颳風下雨了。”清明社區74歲老人張水軍,站在自家正在修建的2層新房前,激動地說著,“預計6月份完工,今年就能住新房。”老人是建檔立卡戶,一家7口人,家裡的木房年久失修。2019年8月,張水軍的木房被鑑定為危房,獲得8萬元資金扶持,於今年3月動工建新房。

據瞭解,2009年到2019年,清明社區危房改造共獲得政府補助資金315萬元,惠及170戶619人。該項目的開展保障了村民居住安全,暖了大家的心。另外,清明社區將建設民族風情小鎮,目前已完成社區主街道160棟民居,青磚青瓦仿古風格的特色民居改造;新建農貿市場和廉租房綜合樓1棟,擴大市場規模,調整市場佈局,推動當地民族特色經濟發展。

丹青鎮上四面環山,依山傍水。清明河穿鎮而過,過去河道多年缺乏管理,兩岸垃圾遍佈,環境堪憂。

2015年,吉首市委辦、市史志辦、市華泰公司組成的扶貧工作隊進駐清明社區,在綜合瞭解村裡情況後,村支兩委和工作隊決定整合各部門資金,集中力量狠抓基礎建設。

2017年,清明大橋完成重建竣工,改善村民出行條件;社區完成集中供水,安全飲水全覆蓋;新建太陽能路燈220盞,實現電力保障率100%;互聯網4G覆蓋率和光纖通達率100%,廣播、電視、郵遞通暢。截至目前,各部門共投入800餘萬元改善社區交通,村間道路硬化率100%,入戶道路硬化率100%,實現通村通組公路全覆蓋。

2019年整合資金30萬元,完成清明河水漫跳巖建設;投入300萬元修建親水碼頭7個,建設2.4公里沿河風光帶青石板路及仿古護欄,並修建延伸至河道中間的“水墨丹青舞臺”,提升“清明歌會”等民族特色活動品質。如今的丹青河,變成了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村民健身休閒的“小公園”。

清明社區第一書記肖劍說,乘著精準扶貧的東風,清明社區舊貌換新顏,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了。今年,清明社區將進一步發展產業,讓村民的生活富足起來。

( 稿源:湘西網-團結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