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達成史上最大減產協議,石油“三國殺”誰是贏家?

不跌了?

國際油價開盤大漲。

國際原油市場迎來重磅消息。經過多日談判,“歐佩克+”緊急視頻會議於今日結束,並宣佈達成一項有史以來最大的原油減產協議。至此,一場以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為主的石油戰爭暫告一段落。

消息發佈後,國際油價大幅上漲。13日,紐約WTI原油期貨開盤即大漲8%,報2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開盤亦上漲逾5%,最高觸及33.99美元/桶。

歐佩克+減產970萬桶/日

北京時間13日凌晨,在經過了長達4天的“馬拉松”式談判之後,歐佩克+各大產油國最終達成減產協議,首輪將削減原油產量970萬桶/日,約佔全球供應量的10%左右,這是歐佩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減產。

歐佩克+的聲明顯示,自今年5月1日起將減產970萬桶/日,為期2個月;7月1日到12月將減產770萬桶/日,2021年1月至4月將減產580萬桶/日。

另一方面,此次會議還獲得了一個額外成果——以美國為首的多個美洲國家也將加入減產行動中。據悉,美國、巴西和加拿大3國將共同減產370萬桶/日,另外美國還將為墨西哥減產25萬桶/日。

“歐佩克+”機制成立於2016年,由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共23個國家組成,但世界第一產油大國——美國並未參加這一機制。

針對此次沙特、俄羅斯之所以不惜“自傷”也要發起石油戰的原因,長江商學院大型企業治理與創新管理實踐教授、前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雖然沙特、俄羅斯事前並沒有協商,但雙方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對方的打算,因此兩國在經濟目的上是一致的,就是要使美國頁岩油置於不能再生產或者願意聯合減產的這個計劃之中,因為僅靠歐佩克+的減產是不能夠維持油價的。

如果說傅成玉的分析是對的,那麼,沙特和俄羅斯已經贏了。

減產協議發佈後,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在社交媒體發表聲明稱,此次協議是該機制成立以來,減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具有歷史意義。聲明還說,協議有利於產油國、消費者和全球經濟,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勝利。

據克里姆林宮網站12日發表聲明稱,沙特國王薩勒曼、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就達成的減產協議通電話。

三國領導人在通話中對該項協議表示支持。聲明說,該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確保世界經濟可持續。

墨西哥:意外的攪局者

事實上,上述協議是一份遲來的協議,也是一份縮減的協議。

4月9日,歐佩克+會議就已達成初步協議,同意在5月和6月減產原油1000萬桶/日。但由於墨西哥反對承擔40萬桶/日的減產額度,僅同意減產10萬桶/日,最終未能達成協議,不得不再次加開會議。

然而,在隨後的談判中,墨西哥的立場十分堅定。最終,是美國承諾為墨西哥承擔25萬桶/日的減產額度,才使得減產協議最終得以出爐。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10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國同意增加原油減產以彌補墨西哥減產不足部分,雙方將共同完成日均減產35萬桶原油的額度。墨西哥承諾今年5至6月間將日均原油產量削減10萬桶,減至日均約168.6萬桶。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諾美國將為墨西哥完成25萬桶減產額度。

此處,不得不膜拜墨西哥政府,竟讓能薅特朗普政府的“羊毛”。

墨西哥為何如此“頭鐵”?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認為,墨西哥過去在世界原油市場的產量曾達到日均250萬桶,但因自身因素,近些年來其產油量逐漸萎縮,已減少到160萬多桶,協議要求其再減40萬桶傷害過大,且按照沙特和俄羅斯的減產比例來要求墨西哥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墨西哥現政府也正在適時推進重振能源出口的戰略,大幅減產必將對其國民經濟形成巨大沖擊。因此,墨西哥政府的不合作是可以理解的,並非無理取鬧。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在4月初再次把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0.3%下調為-2.7%,各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均被下調。其中,墨西哥的經濟增速從此前的-4.5%被下調為-8%。主要原因包括,油價下跌將對墨西哥政府財政和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墨西哥醫療衛生進入緊急狀態,全國處於非強制的停工停業將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至於美國為什麼願意幫墨西哥,李紹先表示,油價回到50美元是美國最樂見的,如果回到40美元也基本能符合特朗普的期待。為了讓油價從當前20美元的超低價有所回升,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做出犧牲。但是,替墨西哥分擔份額其實也是順水人情。

李紹先認為,油價跌到一定程度,對美國頁岩油行業打擊很大。油價低於40美元會令頁岩油無利可圖,更因頁岩油產業對金融資本非常依賴,也會嚴重衝擊資本市場。

在得知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協議,這將拯救美國成千上萬的能源工作。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近三週內首次申請失業保險的人數總和已逼近1700萬。

國際油價何去何從?

儘管國際油價今日早盤大幅高開,但全天也經歷了一定震盪,盤中甚至一度轉跌,這也反映了市場對於油價未來的走勢仍不樂觀。

有分析人士對歐佩克組織的執行能力表示擔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表示,歷史來看,歐佩克這一組織在減產執行力度方面的公信力本身較低,再加上監督機制的缺失以及“歐佩克+”這一非正式組織的機制本身先天性不足,市場其實對減產協議的執行力度持懷疑態度。

此外,董秀成還認為,今年全球原油消費需求降幅在20%左右,而減產幅度僅不到10%,原油供需並未恢復平衡。減產協議達成之後,預計油價不會有大幅的回升。

金聯創油品分析員許安靜亦持類似觀點。許安靜表示,減產對於原油價格而言,會帶來短時間的情緒改善,但短時間的興奮以後,原油還會回到疲軟的基本面上來,繼續探底的可能性較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見頂之前,不應幻想原油出現趨勢性的反轉。

高盛亦對油價持悲觀看法。高盛認為,儘管歐佩克+減產協議是歷史性的,但減產規模不足,預計歐佩克+原油供應將較第一季度的產量減少430萬桶/日,油價將在未來數週內進一步下跌。

那麼,油價會下跌到什麼程度呢?

傅成玉的判斷是:以WTI價格為例,20美元/桶已經屬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有可能跌破這個價格,時間不會太長,預計20美元/桶-23美元/桶是一個長期可以維持的價格。如果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各國生產開始恢復,需求回升,價格有可能在25美元/桶-30美元/桶,半年之後若生產全面恢復,還有可能達到30美元/桶-40美元/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