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朝迫使苏州人迁徙苏北、山东的神秘的“红蝇赶散”事件吗

淮阴、盐城、连云港一带许多人说,他们原非当地人士,祖先是“红蝇赶散”,从苏州逃来的。讲起“红蝇赶散”挺怕人的,说那红头苍蝇漫天飞着,见人就叮,人被叮了十死八九,所以苏州人纷纷往北方的海边逃难。

“红蝇赶散”,有的还叫“红君赶散”、“红蜂赶散”、“红鹰赶散”……除了口头流传,家谱中也有记载。东海县张湾乡朱姓紫阳堂家谱中说,他们这一族是明朝正德四年(1509),被“红君赶散”,由苏州阊门专诸巷迁到新坝的。傅姓尊儒堂家谱中说,他们祖先是清朝顺治末年,遇“红蝇赶散”天灾,从山西洪洞县迁到东海琅琊,

显然,历史上确曾有过一次什么可怕的事件,使许多外地人从江南、山西等地逃到了海州,海州又有人逃到了山东。然而查一下正史和州志,又都不见记载,这就令人费解了。

所有的传说和记载都是“红×赶散”,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其中的“蝇”、“君”、“鹰”、“蜂”土语发音近似,可知源出于一。离奇的是文献中从未见对此四字有任何解释,这就意味着人们有忌讳,并且忌讳非常大。传说中大多是说由苏州阊门被赶来,地域具体而肯定。云台山区与东海县的人还讲,祖先离开苏州时,将小趾剁了一刀,便于日后亲人互相辨认,所以后代的小趾甲都是两片的。当然,剁坏小趾决不会遗传给后代,但这个传说的本身,却显示了那些逃离苏州的百姓,心头窝了多么大的怨愤。如果仅仅是自然灾害,用不着动那么大的肝火。有些传说与张士诚有关,说他兵败时在破庙中被人砍死,尸体腐败生出许多红蝇,红蝇见人便咬,咬到便死。

把这些民间传说、家谱记载联贯起来,再与正史相对照,便可以约略见到一些眉目。

原来元末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定都平江(今苏州市),多次与朱元璋激烈交锋。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破平江,张士诚被俘自缢身死。朱元璋把对张士诚的一腔怒火,全发泄在平江百姓身上,下令将平江最繁华的阊门一带住户,全部赶往北方荒凉的海边熬盐。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惯舒服日子的平江百姓到了海边,生活一落千丈,苦不堪言,无异是充军发配。他们明面上只能说“洪武赶散”、“洪君赶散”,而背地里却咒骂朱洪武是红蝇、红蜂。后代以讹传讹,就出现了“红蝇赶散”和“红蜂赶散”等可怕的故事了。

清初还出现过多次移民的大动荡,从内地往沿海移,从海边往内地移。移民都是强制性的,焚烧房舍,看押驱赶,背井离乡,灾难深重。老百姓很自然地把自己的遭遇和先辈“红蝇赶散”联系到一起,用了同一种说法,这也就是“赶散”的年代由元末到清初延续了三百年左右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