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賴秉坤生於1882年,祖籍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橫崗頭村。1912年的賴秉坤任心田村賴氏宗族理事會的理事長。是年夏初,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步兵中校獨立營營長:賴乾(又名賴忠),受賴秉坤邀請回鄉表彰。當時心田賴氏宗族理事長賴秉坤在表彰會上讚揚賴乾:“ 賴乾是我心田賴氏卜隆公17氏孫,是心田二房橫崗頭村人,其父賴坤約在公元1840年後因滿清政府腐敗,生活困難的情況下到臺灣謀生。1894年滿清政府割讓臺灣給日本後,賴乾等組織義軍抗日,智勇超群,和簡大獅等策劃刺殺了日本明治天皇代表,日本中央巡查部部長佐藤尚太郎。逃回大陸後又堅持反清抗日到底。以孫中山先生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領導查明賴乾在臺灣的抗日義軍有刺殺日酋的功績,重用並授於賴乾中校獨立營營長的軍職。賴乾是智勇雙全反清.抗日的英雄好漢,為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為保衛祖國領土作出傑出貢獻,爭得很高榮譽,同時也為我賴氏宗族爭得了很大榮譽,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 也是我賴氏優秀子孫,值得鼓勵表彰,值得後輩學習”。受到了國父孫中山的革命理論和有些叔侄關係的賴乾同志的愛國精神薰陶。有著教育救國.實業救國思想的先進的知識分子賴秉坤與賴乾交往甚密,時相往來,在當世結識了全國各地有學問的愛國主義革命人士。36歲的賴秉坤同志在1918年創辦“私立心田小學私熟學堂”校址在虎仔山下北面,他任校董首任校長,現學校更名為“心田元保小學”。為了民族團結能在學校得到深厚的愛國主義,為國奉獻的精神教育,他把自己的幾畝田租稅及積蓄捐獻了出來,作為學校經費。煞費苦心的賴秉坤同志從全國各地引進教學人才,如:廣東大埔的廖延潘,蘭榮案,漳州石碼的王藏斌,黃國棟,南靖葛竹的賴德等等來學校任教。賴秉坤寫下了校門的對聯是:“心憨教育奚必問舍求田,學啟文明自當分科設校。” 在校內石柱上題寫詩句:“非賴財實賴人今後姓中知罪皆我,秉公心謀公益立腳求固成敗聽天。”在1920年又創辦“東溪中學堂”。平和縣賴秉坤同志熟讀知上海的《申報》·《東方雜誌》·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新青年》發表的李大釗同志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他深知馬克思主義及列寧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誕生,推動中國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列寧思想,宣傳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中華民族統一團結起來抗戰,將對中國革命鬥爭未來的影響極大重要。1921年11月,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關頭,富有革命思想,愛國主義精神的賴秉坤同志決定奉獻餘生,保家衛國。他捨棄了“東溪中學”“私立心田國民學校”校董校長一職,走出家鄉參加宣傳中國革命道路的工作。他為了在餘生能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賴秉坤同志舉起愛國旗幟,支持中國革命鬥爭,全身心投入愛黨愛國,民族團結抗戰救亡運動行列。於1926年初回到祖籍平和繼續參加宣傳教育革命精神。賴秉坤同志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愛國,是中華民族根植最深、影響最久的精神品質, 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滿腔赤誠、無私奉獻,用行動詮釋了愛黨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賴秉坤同志在1929年創辦“天利植牧場”(賴家祖宅)位於虎仔山下南面。這處“紅色土地牧場”的光輝事蹟奇成了中國革命歷史意義的抗戰運動新篇章:民族團結統一抗戰,團結民族發展生產,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為核心,促進中華民族解放和復興。模範精神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愛國人士為實現中國革命鬥爭使命:支援前線抗戰戰士的供給物資。民族富強,實業救國。天利植牧場大門對聯:“天然物產各遂其生實業原為治本,利用貨材成資自殖立身不在求人。”紅色牧場的規模是其佔地500畝,種植杉木近400畝,果園40多畝,稻田20多畝,場內的桃李、柑橘、香蕉、菠蘿、梨子長年紅綠,四季應市。2016年由福建省老區辦,福建省老促會授牌福建老區革命遺址。

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在風雨如磐的艱苦革命歲月裡,朱德、陳毅、羅明、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彭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平和戰鬥和生活過,特別是黃會聰、魏金水、伍洪祥、盧勝、劉永生、彭德清、王直、熊兆仁、李德安、陳天才、何俊、賴春木等革命老前輩在平和時間較長。平和革命游擊隊(中共平和縣委書記陳天才、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書記何浚、等隊員約百人)曾隱蔽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秘密基點“天利植牧場”活動 ,通過生產,度過難關(虎仔山中有一條秘密通道,牧場南面為入口,學校北面為出口,兩方相互呼應,實現隱蔽精幹方針,保證身命安全,通過生產從而獲得游擊戰“反圍剿”和前線奮勇抗日的紅軍戰士的全面勝利)。賴秉坤同志以“紅色牧場”作為地下黨組織秘密基點的優勢,掩護中共黨的幹部和游擊隊戰士。陳天才同志回憶:當時前線抗戰游擊隊部隊沒有物資,沒有給養,缺少糧食跟經費,賴秉坤同志四處湊集約4千個銀元交給了抗戰紅軍游擊隊部隊。由當時的聯保主任賴濟揚同志(後被國民黨殺害,解放後被追勳為革命烈士)及部分人員,通過“紅色地下牧場”將重要交通信件和給養物資及銀元:布匹、紙張、萬金油和糧油等轉送到蘇區,支援革命抗戰部隊。當時游擊隊員在平和一次“反圍剿”的戰鬥中,部分游擊隊員受傷,其中任游擊隊隊長賴春木腿部中槍《“賴春木”解放後任福建省廳級幹部》部隊迅速回到“秘密基點,地下紅色牧場”。賴秉坤同志馬上召集醫務人員搶救傷員,賴隊長終於取出子彈,“紅色牧場”保住了全部在這次“反圍剿”受傷的游擊隊戰士的身命安全。當時閩南地區的抗戰游擊隊部隊所需的槍支,還有藥品等物資,大部分都由這處地下黨組織“秘密基點,紅色牧場”所供給。賴秉坤同志組織地下黨人員和愛國人士,經常通過偽裝,時時冒著槍林彈雨,敵人盤查,不顧身命安全,捨身自我精神送到抗戰游擊隊部隊手中。“紅色牧場”從建場開始就作為黨組織的地下秘密基點。國民黨在圍剿游擊區時,遊擊部隊全部隱蔽在“紅色牧場”的秘密基點“虎仔山天利植牧場秘密通道”(歷史遺蹟因過將近百年無人保護,已經被農村土地改革,村集體的墾荒,種植果樹而淹沒。相信國家通過專業儀器考察後可復原這處最重要的紅色秘密基點通道)。1934年辦場期間,當時洪水氾濫,當地人民群眾叫苦連天,賴秉坤同志出資修建了兩條水利渠道解決了這一重大問題,終於在1935年春完成,受益農田兩萬多畝,人民群眾無不拍手稱讚。同時還修造了漳浦和平和橫跨兩縣六十多公里的國家公路,經過四年艱苦奮鬥於1937年完成了這一重大事業。賴國民(賴秉坤大兒子)1906年7月2日出生福建省平和縣心田橫崗頭村。小學就讀漳州,寄居伯父賴乾家中照顧。1924年赴讀廣東黃埔軍校,因參加愛國反帝運動、反軍閥民主運動,兩個月後輟學。後赴往上海就讀大學,1928年上海法科大學法系畢業。就學期間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周恩來同志親自批准為(中央特科)單線聯絡,誓死為偉大的人民、黨的共產主義革命抗戰的勝利。為隱藏在敵人內部更好的獲取重要情報,賴國民同志隨即考取中國國民黨福建全省黨務指導委員資格,後奉派主持平和、惠安、東山等縣黨務工作,期間擔任霞浦縣政府軍法承審員、平和縣政府民治科長、平和縣第四區長兼保衛團長,對地方人民建樹良多,人民百姓拍手稱讚。1938年以國民黨代表身份入陝北,與組織取得聯繫,提供了重要情報。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因以國民黨代表司法處長的身份出發各專區參加司法會議《原任司法處長蔣自力》,故周恩來同志秘密親命八路軍留延部隊保護,遠赴華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模範區域實地考察。1939年6月到達晉西靈壽縣,賴國民曾至抗大肄業,於是託由好友抗日軍政大學校長:陳伯鈞,邵式平向主任委員宋劭文推薦,故承宋委之囑為邊區司法處刑事庭推事兼軍法承審員,主持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並任司法處長兼主敵後黨務工作,專辦懲處漢奸、盜匪、託派、煙毒、軍事犯、貪汙土劣、頑固分子等案件,與日寇奸匪周旋死關,公正嚴明,其艱險卓絕精神深獲讚賞。1940年1月賴國民稱患痔瘡病,病態嚴重,便由八路軍野戰部隊護送返晉東南轉西安,期間與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人在紅巖秘密會談。於1940年11月25日公開國民黨身份,後奉調軍事委員會西安辦事處及軍統局法官等職。抗戰勝利後,賴國民隨戴雨農(戴笠)主持肅清漢奸工作,後奉命擔任金廈漢奸案件處理委員會主任法官,辦理全部案件後奉調國防部保密局督查派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考察關心戰後僑胞。回國後主持廈門閩西南站情報工作,至1949年年底去臺。在臺期間任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總隊上校訓導組長、國防部保密局上校督察、軍政部調查局彰化縣調查站兼任主任等職。公職退休後,居住臺港澳地區生活,先後成立了世界賴羅傅宗親會、創辦松陽族訊月刊等報社,致力促進中華民族復興,祖國和平統一,能迴歸大陸家鄉與親人相聚,報社發行數年從未間斷,頗受中華民族海內外人民精誠團結之效。於1990年4月16日下午4時,因病在祖國寶島臺灣榮民醫院臺中分院不治去世,享年84歲。1939年“天利植牧場”這塊紅色土地創辦10週年紀念日前夕,賴秉坤同志聯名平和地下黨組織、中共漳州地委、抗戰游擊隊戰士等,以紅色牧場“天利植牧場”為名,寫信寄給遠在延安的毛澤東主席:彙報閩南人民自我革命的具體內函。毛澤東主席收到信件查閱後,在1939年12月7日給福建省平和縣賴秉坤同志回信,內容是“賴同志:來信收到,遵囑寫了幾個字,不知會用否?復致敬禮!毛澤東 十二月七日”回字內容是 “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戰勝日寇 為天利植牧場題 毛澤東”由周恩來同志秘密下榻福建省平和縣天利植牧場轉交主席囑託親自會晤賴同志,並在場牆題寫“加強團結互助 加強團結友愛”。這是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同志的極度重視與認可。

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毛澤東主席在百忙中還親筆回覆了閩南革命抗戰精神:深刻鼓舞著閩南人民精神,讚揚了賴秉坤同志愛國主義精神為全國模範,認可閩南人民在革命,在抗日救亡戰爭的付出。愛國主義精神和團結統一民族戰線,團結中華民族感情力量堅持革命鬥爭,大力支援在抗戰前線上奮勇的抗戰部隊,抗擊日寇,戰勝日寇。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宣佈投降,賴秉坤完成了一生重大使命,是年因病逝世。保護好主席墨寶的光榮任務落在了賴秉坤六兒子賴澤民的身上。

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賴澤民1946年就讀廣州大學,多次參加且發動學生反美蔣示威遊行,後被粵敵司令黃珍吾下令追捕,逃回平和。1948年6月6日被敵省一師易衡主任緝捕入牢,多次嚴刑拷打,刺刀扎進大腿,逼迫交出毛主席墨寶,寧死不屈受刑達18天,幸得陳天才同志解救。1948年12月參加陳天才同志領導下的游擊戰:設計梅花地雷陣智殺當時壺仙鄉大惡霸鄉長吳躍漢,打敗三個省保安團,對漳州地區平和縣震動影響很大,甚至驚動福建省國民黨政府主席李良榮。從此以後平和工作較好開展,鄉保長經我們做工作,一般都願意為中共黨組織活動工作。1949年初以來,在高坑、坂仔、崎嶺、霞寨等開倉分糧上千萬斤於人民群眾手中,氣勢壯觀,場面恢弘,組織訓練武裝聲勢浩大。對較進步地區都注意控制鄉保限制其公糧輸出,這個辦法執行得比較好,所以平和解放後現存有糧食300多萬斤。1949年廈門戰役打響,中共平和縣委書記陳天才同志委任賴澤民同志縣支前辦事處幹事(抗戰時期重點單位,幹事屬科長)向組織彙報:可發動全縣總動員船運軍糧,供給廈門戰役解放軍部隊6萬多戰士3-4個月的糧食重大問題,且立下軍令狀完成艱鉅、困難、複雜又重大的任務。經省委軍區首長張鼎丞,葉飛,劉培善等領導批准,代表福建省委負責平和運糧300多萬斤支援廈門前線解放軍戰士。萬事俱備只欠現在運輸工具,汽車、輪船都不能通,全靠老式木船運輸,又逢秋旱水位下降,承載量減少,困難重重。要將平和300多萬糧食趕在十月下旬完成運輸任務,艱鉅困難。9月,船運軍糧支援廈門戰役解放軍任務開始。當時單靠著木帆船運輸,每天平均5萬斤左右,任務十分繁重,更困難更可怕的是剛解放,有許多反動派不甘心失敗,為死守廈門的劉兵團加油助力。經東山、金門等縣派遣了多股武裝特務潛入,指揮配合當地反共國軍,大力破壞軍運。百里航道上,反共國軍多有出沒,兩岸山坡上常常有敵軍猖狂地高喊:“我們是反共國軍,堅決反對把糧食運給北兵吃,我們自己餓肚子。”各縣地段夜裡都常常有如這樣的反動宣傳,破壞此唯一軍糧運輸線,可恨至及。當時形式嚴峻,敵眾我寡,幾乎夜夜發生戰鬥。軍運糧食任務約進展一週左右,就發生幾次匪敵劫船、搶糧事件。敵軍煽動不明情況群眾,帶扁擔、麻袋等進行把整船的糧食搶光。這不是單純的搶糧事件,而是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鬥爭。賴澤民同志立即向縣委領導彙報,採取有力措施,由民兵隊長負責安排基幹民兵站崗放哨,三人一崗,強化民兵戰鬥力。南靖、龍海等也同樣組織民兵站崗放哨、聯防。支前處全體人員更進一步武裝起來,每人配備犀利手輪槍一把,子彈一百發,木柄手榴彈四枚。縣委及區鄉領導十分重視,措施有力。猖獗匪敵似乎有些緩和,其實不然,這是正義軍和反動派的生死決鬥,敵軍決不會放鬆此軍糧唯一運輸線的破壞行動,於10月深夜裡發生了多次敵特搶糧的嚴重事件。幾次戰鬥中,我支前幹部溫純同志被敵軍殺害,壯烈犧牲。支援解放廈門戰役從縣委到基層都非常緊張,剛解放的平和沒有搬運工隊伍,搬運300多萬斤的糧食過稱上船,十分艱鉅困難。為應變、應急不耽誤軍機大事,支前辦事處緊急召開擴大會議,號召全體村民人員分批參加搬運過稱、上船工作。各村人民肩挑軍糧到縣城大操場,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支前辦事處主任陳天才同志一再向群眾熱情地慰問:“您們肩挑軍糧太辛苦了,大家請休息喝茶。”群眾紛紛回應著:“才公您好!才公好……!”糧食都堆放在了操場上,全體人員意氣風發,積極而緊張地投入搬運糧食上船的這富有革命歷史意義的重大任務。以財糧科長王今生表現最為出色。人民群眾耳聽目睹平和縣委、縣長、科局長及全體成員都做碼頭搬運工,與反動政府官員作風對比,感到新奇好感,明確認識到時代變了。22歲的溫純同志是一名游擊隊員,有一顆火熱跟著偉大的共產黨幹革命的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的他,格外地積極參加扛抬軍糧上船工作。本應該在船上裝滿軍糧就走的他,連續的重體力勞動,十分疲勞。到半夜呼呼大睡中卻被匪特抓捕,反綁手腳,活埋於沙灘裡,犧牲了。當時負重傷的有五六位,致死一位。省有關報紙及匪特戰報多次刊載報導,驚動全省,甚至華東軍區。於是軍分區警備團吳楊部隊抽調部分軍力協助平和賴澤民負責的支前工作。在漫長的百里航道上,又地處山區,賴澤民同志好幾次在反匪特搶糧地戰鬥中,幾經負重傷還保護同志們的生命安全、支前工作。在進攻廈門戰役前夕的一個深夜裡,賴澤民同志高度警惕地不敢閤眼,側身臥在外艙以便觀察敵情。半夜時分從漆黑中注視到右岸文峰方向有好多移動的火點,他緊張地動腳觸動身邊的曾同志,站了起來然後嚴肅地大喊“口令”,然而對方沒有回答。“他們是匪特”賴澤民同志立即扔出手榴彈,掏出手槍朝敵軍連續開槍,熟悉水性的賴澤民迅速地帶著身邊同志們跳下水裡,急速向左岸游去。匪眾受到彈槍的打擊,慌亂一團哀叫聲連連,破口痛罵並開始瘋狂地開槍掃射。而此時賴澤民帶領同志們已經游到了左岸,躲過了敵人槍林彈雨,全部倖存脫險。10月11日,解放大軍歷經七晝夜地前仆後繼,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終於在17日中午,解放軍直搗劉兵團司令部,生俘劉兵團參謀長楊然等官兵三千多名,勝利大捷解放廈門。偉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徹底粉碎老蔣死守廈門的迷夢,創下渡海攻堅勝利的光輝首例。乘解放廈門大捷的東風,平和支前運糧任務也順利地完成重任。當時各大報紙及各種戰報刊載:解放廈門的重大勝利與漳州市平和蘇區人民在中共黨委正確出色領導下,忘我大力支援分不開。賴澤民同志後由中共平和縣委陳天才同志經廈門軍區保送至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學習(福建分校第一期)軍事專業。畢業後於1951年春將毛主席墨寶通過中共平和縣委轉福建省委機要檔案保存。1954年在華東軍區部隊文化教育工作,當起教官,成績優越,授表彰為華東軍區文教工作二等功(立功證存於南京軍區) 1977年福建省委經福州軍區楊成武司令,護送原件至中辦。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辦既蓋章複製一套由省委轉交賴澤民同志。1979年4月福建省委領導派檔案局局長等人隨中辦信件和紀念函到達平和縣查看紅色“天利植牧場”和賴澤民同志。1979年12月賴澤民同志恢復其身份,由軍委介紹到福建省直福州北郊華僑農場工作,於1980年2月復職上班。

天利植牧場造成生產戰線上的模範

1989年賴澤民同志離休回漳州市定居,加入漳州市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傳承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精神和對臺和平統一工作,緬懷抗日前輩,致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致力於臺灣近代史研究,苦戰十多年,著成《臺灣抗日英雄賴乾傳奇》在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閩}新登字09號發行(閩南日報印刷印製)。撰寫了《海峽淚.兩岸苦相思.臺胞哭拜祖先會親人》……等等。於2012年逝世。以赤誠之心和堅定信仰披荊斬棘、挑戰極限、艱苦奮鬥的永恆精神,為黨為祖國奉獻餘生,永遠的激勵著革命後代,不忘初心使命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文章部分內容摘自漳州黨史網、陳天才回憶錄、漳州方誌、平和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