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算是發菩提之心

我們常常聽到,“發心”這個詞,某某人發心做某事。

那麼發心是什麼意思,發的又是什麼心?如何做到真正的發心呢?

佛學入門知識 | 如何才算是發菩提之心

什麼是發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心,由於我們每個人在動機裡所存儲的意念不一樣,發心也可以分很多種。發心本身是無善惡之分的,所以,發心亦未必都是善心,也會有惡念。我們經常聽到佛教徒勸人要發心,發心很重要。發心不是佛教徒的專利,社會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發心,比方說:我們發心吃飯,飯菜會特別甜美;發心睡覺,覺會睡得很安穩;做事更要發心,發心便不畏艱難辛苦。所以心一發,無事不成。但要發什麼心呢?
  
  一、發慈悲心,人我無間:
  
  佛教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滅人我對待,必能不分親疏地照顧到周遭的人,自然能與別人沒有隔閡,達到人我無間。
  
  二、發信願心,常隨佛學:
  
  常隨佛學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之一。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發心立願,我們要常跟隨善知識、老師、大德們學習,有一份發心必有一番成就。


  
  三、發菩提心,上弘下化:

  
  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種願心。這是學佛的人都應該發的大心,能發菩提心,必能進趣菩薩道。

佛教的發心


通常佛教裡講的發心,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發菩提心”。《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佛學入門知識 | 如何才算是發菩提之心

如何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指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就是發起求解脫苦難,往生淨土或成佛之願望。發菩提心,具體包含以下三心:

○ 發大智心

發大智心,欲以智慧廣求一切佛法,普令眾生皆得法喜之樂。

○ 發大悲心

發大悲心,慈愍一切眾生輪迴生死,受種種苦,誓願救拔。

○ 發大願心

發大願心,依四弘誓願,發無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佛學入門知識 | 如何才算是發菩提之心

同時發菩提心者,鬚髮以下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菩提心以大悲為體,所以先說度眾生。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願一切眾生,皆能斷無盡之煩惱。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願一切眾生,皆能學無量之法門。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一切眾生,皆能成無上之佛道。

佛學入門知識 | 如何才算是發菩提之心

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行菩提心,發願利益眾生令眾生成佛為願菩提心,發心者即稱之為菩薩,發心後用實際行動,即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恆常利益眾生即為行菩提心。

作為佛弟子,在修行的時候不要忘記發心,每一樣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好的發心,更能成就一個好的開始。大家在抄經的時候也要有一個正確的發心和迴向,才能更好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