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完聖誕,你還得繼續抵制元旦、星期和公元紀年

@Esther_福福:

一臉懵圈的刷著微博……

大家是不是對聖誕節有什麼誤解……

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的日子……

但是耶穌的生日不是這一天……

And……

聖誕老人是商業化的結果,跟基督教沒什麼關係……

吃蘋果什麼的……大概是哪家超市蘋果賣不出去折騰出來的吧……

不管吃蘋果,吃聖誕樹,還是吃聖誕老人……你開心就好。呃……吃人畢竟是不對的。

順便插一段:有說法稱(其實應該就是可口可樂自稱),今天聖誕老人穿著紅衣服的形象是來源於可口可樂的廣告,因為紅白配色是可口可樂的主色調。1931年,插畫師Haddon Sundblom為可口可樂創作了聖誕廣告,其中出現了紅衣服胖老頭的聖誕老人形象。但實際上,在此之前,已有眾多聖誕老人畫像都是穿著紅衣服。

抵制完聖誕,你還得繼續抵制元旦、星期和公元紀年

Haddon Sundblom為可口可樂創作的廣告

家長們往往都教育孩子不要說話,但他們卻樂於編造聖誕老人送禮物的謊言來騙孩子。

Paul Graham 《黑客與畫家》(阮一峰譯):

我們覺得,小孩子相信聖誕老人,真是太可愛了。我本人其實也是這樣想。但是,捫心自問,我們向孩子灌輸聖誕老人的神話,到底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我們自己?

我在這裡不討論這樣做是否正確。家長想要塑造孩子的心靈,把他們裝扮成可愛的小寶寶,這可能是無法避免的。我也可能這樣做。但是,就本文而言,這樣做會產生一個重要結果,那就是孩子“被迫”在一個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長大。他的頭腦或多或少是純潔無瑕的,一點也不知道那些“不能說的話”,從來沒有被真實的社會生活“汙染”過。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不真實的,是一個被灌輸進他們頭腦的假想世界。將來當孩子長大以後接觸社會,就會發現小時候以為真實的事情,在現實世界中是荒唐可笑的。

抵制完聖誕,你還得繼續抵制元旦、星期和公元紀年

聖誕老人與小孩,作者:Bailiwick Studios

這些年在中國,平安夜有了吃蘋果的習俗,只因為蘋果跟平安都有一個ping。這習俗也不知道哪個土老帽發明出來的,能確定的只是眾多土老帽跟風。

@Esther_福福:

接著科普(掃盲)夏娃吃的是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不是蘋果……

有人說拉丁語中“蘋果”和“錯事”的拼寫相同,都是malum。

舊約聖經最早是用希伯來文寫的。

所以吃蘋果不是原罪,你們愛吃啥吃啥吧。

@Esther_福福:

不管吃蘋果,吃聖誕樹,還是吃聖誕老人……你開心就好。

抵制完聖誕,你還得繼續抵制元旦、星期和公元紀年

Michiel Coxie的作品《原罪》

這些年有些人打著國學和傳統文化的旗號聲嘶力竭聲淚俱下地抵制聖誕節,總之,耶穌基督就是原罪,西方文化就是原罪,西方就是原罪。

@Esther_福福:

繼續科普(掃盲):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是以耶穌降生那一年為公元元年的,今天公元2017年12月24日,距耶穌降生2017年。And,星期天又叫禮拜天。嗯,我要是老闆會覺得,不過星期天其實挺酷的。

@Esther_福福:

繼續科普:#星期天的由來# 舊約聖經記載,上帝六天創世,第七日休息。星期紀法就是這麼來的。and……說抵制聖誕過元旦的,建議你直接過春節吧。另外採用農曆(陰曆)紀年。

中國1994年才開始實施每週雙休,此前中國一直是6天工作日,只有週日休息。據說,雙休1908年起源於一家美國企業,目的是照顧他們企業中的少數民族猶太人週六做禮拜的習俗。如果要抵制西方,你們要幾天工作幾天休息呢?

不過還真有人“抵制”過星期。

彼得·柯文尼、羅傑·海菲爾德《時間之箭》(江濤、向守平譯):

七天一星期廣得人心,許多想改變它的企圖都沒有成功過。法國人在大革命後曾試圖把它變為十進制,然而他們的十天一週終被拿破崙廢棄了。在1929年(前)蘇聯曾嘗試引用五天一星期,並在1932年把它延長到六天,可是到了1940年還是回到了七天一星期。

抵制完聖誕,你還得繼續抵制元旦、星期和公元紀年

Hans Heyerdahl的作品《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 完 --

> 作者:Esther_福福;王見現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