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第25個世界讀書日有點特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焦慮和慌張蔓延。在那些受困於疫情、足不出戶的時光裡,幸有書籍搭建起“方舟”載著我們乘風破浪,突破夜的黑暗,找到振作和奮進的答案。昌江檢察的小哥哥、小姐姐們精心挑選了10本私藏“枕上書”,與大家一起聊聊閱讀的快樂,一起深耕思想的淨土,一起激發工作的“滿滿元氣”。

世界讀書日

23 / 4 / 2020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文學回憶錄

作  者:木心

體  裁:文學史

作品出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人:政治部 施毅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先聊聊“木心”的由來,名取自“木鐸之心”,木鐸是一種響器,用銅做成的大鈴鐺,鈴鐺裡面的舌頭是用木頭做成的,在古代宣佈政教法令的時候,就會派人拿著木鐸一邊走一邊敲響,用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引申為教化之義。歷來中國文人、學者奉行“文以載道”,文章合為時而著,為“什麼道”而“發聲”,發出怎樣的“好聲音”,當是有志之士一生該勤加思索、身體力行的事。

  此書是陳丹青先生收錄整理的木心先生客居紐約時的世界文學史講稿,從先秦諸子百家、詩經、楚辭到古希臘神話,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文學,從老莊孔孟、陶淵明、李白、曹雪芹到莎士比亞、尼采、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學貫古今、融匯中西。而今高速發展的時代,給人帶來越來越多的焦慮和困惑,不僅僅是通過《文學回憶錄》,更應當是通過保有閱讀的習慣,親近古代、中世紀、近代人類文明思想史,從中找到自己的文學親人、精神血統,突破時代的枷鎖,創造更多的可能。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洞穴奇案

作 者:彼得.薩伯

體 裁:社科、法律

作品出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人:第一檢察部 江珊

  本書由一個案例展開,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籤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一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籤前又收回了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籤,並恰好選中了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


  富勒在1949年發表了這個假想公案,並虛構了最高法院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對該案的判決書。富勒在書中探究了自然法的適用、法律與道德的兩難、自我防衛、以人為本的法律知識。此書以個案來抽絲剝繭,讓讀者瞭解各種法學觀點,益於思維的開發和邏輯的訓練。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 者:林奕含

體 裁:小說

作品出處:北京聯合出版

推薦人:辦公室 俞慧敏

  十三歲的房思琪被他尊敬的補習老師性侵了,伊紋經受了長達五年的家暴沉默未發聲,怡婷是思琪“精神上的雙胞胎”,故事很簡單,文字亦如是。但房思琪們的痛苦、迷茫、掙扎、無奈、恥辱,在字裡行間一一體現。我厭惡李國華說出的每一句話,這一句最甚——“我們會老,她們可不會。”罪犯是可恨的,但就像書評提到的,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社會對性的禁忌感給罪犯提供了機會,魔爪隨時準備伸向那些新生的花朵,只有整個社會一起努力,才能護航她們的成長。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殺死一隻知更鳥

作 者:哈珀.李

體 裁:小說、法律

作品出處:譯林出版社

推薦人:第三檢察部 潘奕

  這本書我買了很久,但是一直沒有看,直到去年去點上辦案,無聊之中翻來觀看,發現在挺過了前半本略顯無聊的劇情之後,終於迎來了春天。如果說《綠皮書》講述了一個黑人如何為黑人正名,那麼《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講述了一個白人如何為黑人洗刷冤屈。這是一本反對種族歧視,堅持司法公正的名著,對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同種族的公民在教育、生活、司法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進行了揭露和抨擊。同時也可以把它作為一本培養獨立判斷力的啟蒙讀物,作者通過在小說中陳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家族以及人們對這些人物、家族的看法,反映出大眾觀點的盲從傾向和獨立思考、親身經歷的重要性。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萬曆十五年

作 者:黃仁宇

體 裁:社科、歷史

作品出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人:第一檢察部  趙冰玉

  作者想要用這一年中發生的眾多看似無關的事情,來共同描繪出同一個未來,那就是明朝——這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衰落。可是看完這本書,我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必然”的書,《萬曆十五年》告訴讀者:一個國家的興衰,實在與制度有太大關係。一個國家,忽視了法治,強調成例,終究只能是止步不前,而這止步不前,乃至於張居正、戚繼光這樣的人都奈何它不得。這本書妙就妙在明明是本歷史書,卻從歷史的角度告訴讀者,加強法治國家建設是多麼的重要。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我們仨

作 者:楊絳

體 裁:隨筆、回憶錄

作品出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人:第一檢察部 鄭梁

  這是一部令人感動的回憶錄。楊絳先生用樸實無華、從容溫暖的文筆記錄了一個單純溫馨家庭的相守相依相助相失的人生旅途。這本書的魅力所在,是讓我們通過看到一個家庭在中國最動盪的幾十年間怎樣相濡以沫、相親相愛,以感悟到感知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我們卻好像越來越難get。“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流露出的是楊絳先生對丈夫錢鍾書先生及愛女圓圓的無盡思念,這一簡單的話語足以讓人心痛不已。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平凡的世界

作 者:路遙

體 裁:小說、法律

作品出處:北京出版集團公司

推薦人:第二檢察部 馬乾程

  《平凡的世界》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作者路遙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筆下主人公的不平凡。小說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人性的弱點

作 者:戴爾.卡耐基

體 裁:心理學

作品出處:天津人民出版

推薦人:政治部 吳美玲

  通過拜讀戴爾.卡耐基先生的《人性的弱點》一書,我受益匪淺!主要有兩點收穫:

  一、將心比心,懂得換位思考。《人性的弱點》書中寫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是為人處世的關鍵。”在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可是反過來,我們又何嘗理解過別人。所以,在和他人產生分歧時,不能一味的希望別人遷就自己,應當更多的換位思考和理解別人。

  二、學會“真誠地欣賞與讚美他人。”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都想引起別人的重視,渴求他人的讚賞。所以說,真誠地讚賞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美德!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今日簡史

作 者:尤瓦爾.赫拉利

體 裁:社科、歷史

作品出處:中信出版集團

推薦人:第一檢察部 陳彩雲

  當“大數據”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當“朋友圈”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現在的我們應當怎樣緊跟時代浪潮?《今日簡史》這本書便給了我們答案。作者尤瓦爾.赫拉以他的學識和洞見,將目光聚焦到關乎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問題和挑戰,對這個時代的重大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通過閱讀本書,從大歷史角度縱觀人類發展歷程,用最清晰的見解直面快速變化的世界,努力讓自己成為時代浪潮中最優秀的水手。現如今人類面臨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有些國家的做法卻是反人類的,究其原因的話,似乎能從本書找到答案。本書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在不同國家蔓延的新冠病毒本身不能交流它們是如何感染人類的,但國家之間可以交流防控經驗,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才能更快戰勝疫情。”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作品名稱:麥田守望者

作 者: J.D.塞林格

體 裁:文學

作品出處:譯林出版社

推薦人:第一檢察部 方程

  這本書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讀懂這本書,也是學著去堅定一個信念。

  每個有獨立思想的青年,都是懷揣著夢想一路探尋的;若你不執著,意志不堅定,那就成為了早已停止尋找的人;而你太執著,當路途坎坷時,你就會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彷徨過程中,而彷徨中的你就是騎在馬上的人,你朝每個方向努力,試圖尋找就如騎馬瞎走,此時你意志動搖就很容易跌落馬下,你不甘卻又無能為力,那你就會墮落,一直往下落,而你卻不能自知。所以,時常抬頭看看那盞夢想的燈,在夢想與現實的抉擇中保持真我,去成為人群中那個不忘初心一直尋找的人吧。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掃碼關注

昌江檢察

相約“讀書日” 看昌檢人的10本“枕上書”




素材:新媒體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