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說:“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讀書的,一個都沒有。”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家長朋友也都深知讀書的價值,即便自己真的也不怎麼愛讀書,但是也都在想方設法地去培養自己孩子的讀書習慣、閱讀能力。

可是,結果往往是這樣的,“我兒子坐不住的,老是跑來跑去。”、“我女兒老是想自己拿書看。”、“我兒子總是打斷我,老說一些書裡、書外的情節。”、“我還沒讀完一頁,女兒就想翻頁了,有時候還連翻好幾頁。”

除了父母言傳身教、以身示範之外,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有效協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呢?坤爸推薦使用“3T原則”,進行分享式閱讀,引領孩子快樂地進入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

這個方法來自於書籍《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作者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婦科及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她是“3000萬詞彙倡議”機構的創始人和主任,也是白宮“結束成績差距”這一倡議的發起人之一,本書是她30年科學研究結晶,在美國學術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響。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一、什麼是3T原則

“3000萬詞彙倡議”機構研究表明,使用3T原則進行育兒,可以有效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增進親子關係的質量,尤其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有效進行親子閱讀方面,有顯著作用。3T原則中的T是三個英文詞語的首字母,分別是:Tune in(共情關注),Talk more(充分交流),Take turns(輪流談話)。

第一個T:共情關注(Tune in)

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中,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條,核心目的在於父母對孩子真正的訴求、心情和狀態的有效回應。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觀察,理解,行動。簡言之,就是先真正看到孩子,然後真的理解孩子,最後採取愛的行動。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第二個T:充分交流(Talk more)

“充分交流”和“共情關注”是手牽手的好朋友,相輔相成,充分交流的要求之一是這個交流要是雙向的,並非是大人主導的單向對話。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四種辦法,有效與孩子進行充分交流。

01 沉浸式講述和平行談話

一邊幹活一邊絮叨手上的活就是沉浸式講述,從日常活動開始講起是不錯的選擇。父母示範,並引導孩子進行沉浸式講述。在沉浸式講述時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以孩子為主體,就是平行談話。

02 少用代詞

父母講話時要儘量指代明確,少用“他”、“她”、“它”等代詞。

03 語境語和脫離語境的語言

使用貼合這個情境的語境語,在當下這一刻進行貼切的現時交流,最終達到能夠使用“脫離語境的語言”,並進行“非現時交流”。下面這樣的語言就是語境語:剛會說話的寶寶看到人或者事物,就能馬上說出稱謂,比如“媽媽”、“襪襪”、“狗狗”等等,這樣的交流就是現時交流。下面這樣的語言就是脫離語境的語言:當孩子大一點,三五歲時他們會用語言描述當下沒有看到或未曾體驗的事物,比如父母與孩子談論書上的主人公所經歷的事情和內心感受,這樣的交流就是非現時交流。

04 語言拓展、語言擴充和語言支架

孩子用片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時,父母以拓展的方式來完整孩子的表達,這就是語言拓展。在孩子現有詞彙水平上,幫助孩子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這就是語擴充。當孩子能在父母的語言回覆中增加詞語時,這就是語言支架。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善用想象力和感受力,自動組織、拼接、延伸、拓展孩子的語言,捕捉到其中的真正語義,並儘可能再替孩子完整的表達一遍,一來確認孩子是否表達的是這個意思,二來讓那個孩子看到父母對他的重視和尊重。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第三個T:輪流談話(Take turns)

輪流談話的意思是,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要輪流參與談話 ,這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也是親子閱讀中的黃金辦法。其中的關鍵點是:父母要積極回應孩子,更要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搜尋回應的詞語,形成談話閉環。父母要注意以下兩個點:

01 詢問“是什麼”類別的疑問句,對於談話交替是沒有太大益處的。

02 開放式的問題才是輪流談話的正確話題,父母要善於把“為什麼”和“怎麼做”拋給孩子,以引發孩子的深度思考,塑造開放性思維。

小結:3T原則分別是Tune in(共情關注)、Talk more(充分交流)、Take turns(輪流談話),3T原則在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進行親子閱讀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這一點要十分明確。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二、3T原則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上的三個作用

我們已經瞭解了什麼是3T原則,那麼,3T原則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作用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總結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01 能有效協助孩子形成文字意識

大量研究報告表明,給孩子讀書,不僅能幫助他們的大腦形成結實的詞彙網絡,還能夠形成閱讀的文字意識,這是決定孩子閱讀能力的關鍵因素。在閱讀過程中使用3T原則,通過充分交流與輪流談話,可以充分讓孩子意識到閱讀順序、標點符號的頓挫作用、生字詞如何對應發音、文本和插圖之間的關係等等。

02 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水平

在閱讀過程中,當父母與孩子進行輪流談話時,父母給孩子拋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書中故事所引發的思考、對於故事有什麼感受等等,由於書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就需要孩子不斷地反覆思考、推敲,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在整個使用“脫離語境的語言”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孩子所運用到的關鍵能力是想象力,孩子必須依靠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在幻想的世界中按照一定的理性規則進行天馬行空地搜索,才能揭開答案的面紗,如此一來,這對於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03 讓孩子在與父母的愛意交流中從書上學到知識

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更注重互動性與趣味性,不是呆板的機械的單純的一味閱讀,而是注重閱讀中每一個過程的分享性,從共情關注,到充分交流,再到輪流談話,父母都是全程參與的,不僅僅是孩子在分享他的感受和思考,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在分享,往往有時是首先分享,這樣的深度的交流,必然是愛意的流淌,孩子首先就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重視,孩子在這樣情況下所習得的知識,會更加深刻,事半功倍,而通過閱讀讓孩子獲得3000萬詞彙量的刺激與觸動,是最好的途徑之一,並且是最高質量的途徑,因為比起日常生活中的“家長裡短式的閒言碎語”,書中的語言顯得更加凝練、高級。

小結: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不僅能有效協助孩子形成文字意識,也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水平,還能讓孩子在與父母的愛意交流中從書上學到知識,可以說是一種事半功倍的閱讀方法。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三、這樣運用3T原則進行“分享閱讀”更有效

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來自於美國語言研究專家格羅弗博士,格羅弗博士認為“父母負責閱讀,孩子扮演安靜的聽眾”的家庭閱讀模式不是最佳的,他主張孩子在父母講故事時要主動一些,鼓勵孩子多向父母提問、表達對故事的看法以及心中的所思所想。如果孩子能做到這一點,就更容易去講自己的故事,這時父母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聽眾。

“3000萬詞彙倡議”團隊借鑑了這個方法,適當加以變化,並重新命名:分享閱讀。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01 共情關注讓閱讀更快進入狀態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場景:爸爸(或者媽媽)的腿上打開了一本繪本書,孩子坐在旁邊等著爸爸開講,一般情況下爸爸就開始講書中的內容了。但是,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略有不同,不主張“自顧自式悶頭講書”,我們要善於使用共情關注,一邊給孩子讀故事,一邊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看看孩子對那一部分情節最感興趣、看得最認真,理解到孩子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對於書中不同部分的感情,並且要作出相應調整,先從這部分開始重點講起,這才是開啟孩子閱讀的正確方法。

坤爸家裡有4個書架的書,佔了整整一面牆壁的空間,這也是我引以為豪的一件小事了,其中屬於大寶謙謙的書籍,就有整整一個書架,所以,讀書在我們家來說,是家常便飯一樣的事情。謙謙今年剛四歲,我開始有意識地帶著謙謙多讀文字佔比多、圖畫佔比少的書籍,很少再讀小豬佩奇這一類的繪本書了。

我們家有一套臺灣陳衛平老師主編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第一冊開篇就是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後面就講到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我經過認真觀察,就發現了謙謙對於盤古開天這個故事最感興趣,並且主動拿著書來找我,甚至請求爸爸再給他講一遍盤古開天的故事,我自然沒有理由不去滿足謙謙的這個願望,經過與謙謙交流我才知道,謙謙很喜歡盤古身上的那股開天闢地的氣概,覺得盤古很勇敢,把天地分開這件事很了不起,是個大英雄……在那一段時間內,即便該講後面第二冊、第三冊了、第四冊,我也會主動給謙謙再講一邊盤古開天這一章節的故事,藉此機會,也更進一步給謙謙培養下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02 充分交流才能讓閱讀事半功倍

充分交流的核心要求是雙向交流,要讓孩子充分發言,絕對不能是大人主導的單向對話,而這也是一個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的絕佳時機,孩子的自信心和閱讀動力也就從這個地方開始不斷壯大。

坤爸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沉浸式講述和平行談話外,最注重使用的是少用代詞。

與孩子交流時,要減少代詞的使用頻率,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在於代詞容易指代不明,讓理解力較弱的孩子摸不著頭腦,更重要的是,代詞背後的友好的親切的感情色彩不濃厚。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場景: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家,一臉很有成就感的樣子,屁顛屁顛地把他今天畫的一幅畫拿給你看,你會怎麼回答呢?

第一種使用代詞:“我非常喜歡它。”(潛臺詞以及感情色彩:不,我不太喜歡它。)

第二種不使用代詞:“我很喜歡你的畫。”(潛臺詞以及感情色彩:是的,我真的很喜歡你畫的這幅畫。)

爸爸媽媽們,現在你們能感受到使用代詞與否的區別了嗎?

我和謙謙一起讀書的時候,謙謙經常會詢問我書中故事情節的原因,或者某一個人物身上發生的事情,我一定會用名詞去表達他所說的那個人或者事情,幾乎從不使用Ta、Ta們、這、這個、那、那個。

比如,今天我和謙謙在一起讀《你好!數學》這套書中的一冊書時,書中講的是船伕大叔載小動物們過河的故事,謙謙就問我:“爸爸,他怎麼下沉到水裡這麼多呀?”我知道這個“他”指的是船伕大叔,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兒子,因為船伕大叔現在載的是大象,因為大象太重了,所以船伕大叔才下沉到水裡這麼多。”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03 輪流談話是持久閱讀的發動機

孩子真正的閱讀動力,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實實在在的閱讀能力,第二個是閱讀給他帶來的興趣、快樂和成就感。而這兩個重要因素,基本上都來自於輪流談話這一重要的環節。因此,坤爸也堅定認為,輪流談話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也是分享閱讀的關鍵所在。

輪流談話的重要關節,在於父母要會引導談話,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拋出開放性的話題,多提出“為什麼”和“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接下來的輪流談話,也不是簡單機械的你一句我一句,坤爸在這裡打個可能不太貼切但很形象的比方,就像是奧運冠軍打乒乓球一樣,這裡面充滿了技術含量,乃至藝術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充分調動思考力,充分發揮想象力,才能進行充分的輪流談話。

上面這段說得這麼重要,到底該如何開展呢?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父母往往都很頭大,甚至有的時候被孩子問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坤爸在這裡給你分享一個萬能的絕招,不管孩子問你什麼問題,你稍微停頓片刻,你這樣回答,其實是反問回去,也就是在引導談話了:“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想一想有沒有好辦法,給爸爸分享一下。”這種情況下,孩子多半會開動大腦,給你一個解決方案的,即便看起來很搞笑、很蹩腳、很不靠譜、很天馬行空,不過沒關係,重要的是孩子在思考。如果孩子還問你,藉著剛才孩子回答的空檔,以及孩子回答所帶給你的啟發,你也一定能比較輕鬆的應對的。

我與謙謙的輪流談話,基本都是這樣進行的,效果很好,我太太惠暄也親測過。就這樣繼續輪番交流,孩子會在你的引領下,變得越來越喜歡探索,越來越熱愛讀書的。

小結:3T原則在親子閱讀和孩子閱讀中的運用,會有效協助孩子獲得讀書能力,值得嘗試,值得長期使用。

孩子不愛讀書咋辦?美國3000萬詞團隊匯倡導使用3T原則,親測有效

四、總結

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對於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塑造孩子的閱讀能力,持久驅動孩子閱讀並養成閱讀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其關鍵就在於父母要善於引導,積極使用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輪流談話(Take turns),真正看到孩子的內心,重視孩子,與孩子深度交流,並重點進行輪流談話,如此閱讀,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熱愛閱讀。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閱讀,並不是不讓父母給孩子讀故事,如果一個孩子坐在爸爸或者媽媽的腿上,安安靜靜聽一段書上的故事,這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之所以提倡有3T原則所貫穿始終的分享閱讀,是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有更多的分享式互動,會更有利於親子閱讀的持續進行,更有利於孩子的心智開發。

希望本文能幫助到你,對你有用,我是坤爸,育兒路上,一起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