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一西藏,從康熙到乾隆,清朝是如何建立後勤保障的?

在康熙三徵噶爾丹後,噶爾丹死去,準噶爾汗國換了首領。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擔任首領,策妄阿拉布坦進軍西藏,控制了西藏。1720年,康熙派清軍入藏,擊敗準噶爾軍,收復了西藏。但清朝對西藏的統治,有點力不從心,主要是高原氣候問題,以及路途遙遠,為了很好的統治,從康熙到乾隆時期,清朝不斷對西藏加大投入。

清朝統一西藏,從康熙到乾隆,清朝是如何建立後勤保障的?


清朝為了統治西藏,更是設置了多個職位,由朝廷派遣官員任職。其中就有駐藏大臣,加上冊封,西藏完全成為清朝的一部分。但對路途的遙遠,一直是清朝重視的,如何改變這裡的駐軍,以及後勤保障,成為清朝必須規劃的。為了實現對西藏的後勤保障,清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在保障道路的暢通中。通往拉薩的道路中,清朝在很多地方,都設有駐軍,他們是維護治安以及道路暢通的。在康熙第一次進軍西藏時,卻遇到了糧食供應危機,導致戰爭失利,這是由地理環境所造成的。有了經驗後,康熙知道保障道路運輸的重要性,這裡是高原,和其他地方不同。在這個地方,保障軍需,難度比平原還要大。

清朝統一西藏,從康熙到乾隆,清朝是如何建立後勤保障的?


雍正和乾隆時,對維護後勤保障更是加大力度。此時清朝統治西藏,力度更大,但西藏隱患依舊存在。時不時還有叛亂,讓清朝感到危機。在軍需儲備上,西寧是儲備的重要地區,只要西藏發生叛亂,這裡均能支援清軍入藏的條件。大量的糧食、火器等軍需品,這裡均能供應。在士兵駐紮這方面,清朝在一些地方,兵力不斷增多。


而西藏地區,留有兩千兵力,為了解決這些官兵的供應需求,清朝必須保障從西寧通往拉薩的道路暢通。重要的交通樞紐有洛隆,昌都兩個重要地方。但由於西藏地勢險要,每次往西藏運往軍糧中,消耗更大。在道路中,川藏線和青藏線,是兩條重要的路線。根據佈局,路線中,設有軍臺和糧站,共有84個軍臺,每一軍臺有30名士兵駐守,糧站則設計在交通樞紐地區,有6個。

清朝統一西藏,從康熙到乾隆,清朝是如何建立後勤保障的?


在整個保障體系中,不僅要保障道路暢通,還要防汛等自然災害,道路很容易被自然災害所阻斷,因此,需要保障道路暢通,肯定不能忽視自然災害。正是有清朝的各種保障,西藏和內地聯繫非常緊密。在治理西藏中,清朝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清朝也奠定了如今的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