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桶為什麼成為藝術

學習心得與您分享,大家抱團取暖,一起探索創新理念的新邊疆。



讀了羅輯思維《什麼是藝術》這篇文章,很受啟發,心得和大家分享。

文章的大意是:什麼是藝術呢,如果某些事情本身成了它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做其它事情的工具和手段,這就是藝術。

據說這是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希說的。

藝術最大的特性就是它是一個自我完備的世界,這種自我完善就是它的目的。

比如,打掃房間既不是為了迎接客人,也不是保潔員為了領工資,就是想把它打掃乾淨,那麼這個打掃房間的行為就成為一種藝術。

這使我想起我們《一眼空間》這個欄目的責編兼導演傅小白講的一個故事。

她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幾個同學去藝術導師家裡做客。

有一位同學就問老師什麼是藝術。

老師沉吟了一下,“嗖”地一下從床底下拿出了一把夜壺,走到水池邊去洗了幾十遍,然後對學生們說,如果你把這個夜壺洗了幾百遍,鋪上一塊特別精緻的檯布,外面放上一個漂亮的玻璃罩,再用燈光打亮,這就是藝術。

一件事情如果成為達成某種目的的工具,目的達到了,這個工具的用途也就結束了。

如果完善一件事本身成為目的,那麼它就有了無窮無盡自我進步的空間。

而把一件事情推到極致,我們自己呢,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一種提純和修行。

我在寫《創業的基因》這本書的時候曾採訪過的一位創業者。

他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就喜歡創業,我這輩子就和創業死磕了,賺不賺錢我現在都放在第二位,只要還賠得起我就幹好這件事。

他不像別的創業者那樣急功近利,狂躁不安,而是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的打磨自己的產品。

後來他成功了。

在創業失敗率極高的今天成為一名佼佼者。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一種“藝術精神”。

從自己熱愛的事情出發,精益求精的把它做好,不要目的性太強。

如果你心裡總是想著這件事情做好了以後我們能賺多少錢,那就像一個想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他心裡總是想著金牌,而不是想著怎樣去完善自己的技戰術,雜念太多,註定是贏不了的。

喬布斯已經離開我們好多年了,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他還活著能把蘋果手機做到怎樣的高度。

但從他的傳記中我們看到,他在印度修過禪,又非常熱愛書法,“蘋果”是他一生追求的藝術。

藝術不僅僅屬於那些長頭髮的藝術家,它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高度,更是一種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讓你我在無聊和平庸中與眾不同。


尿桶為什麼成為藝術

六朝青瓷虎——古人用的夜壺

都是些心裡話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給大家的彩蛋是推薦沃頓博格寫的《什麼是藝術》這本書。他從很新的角度闡釋了什麼是藝術,觀點新穎,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經風祝您好心情。

尿桶為什麼成為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