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咱們先來對個暗號吧。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嘛哈嘛哈?你為啥這麼牛叉?可見,在民間,甚至在江湖,就連目不識丁的土匪鬍子都知道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按照這個套路來說,那法海,無疑就是白素貞的剋星。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真實的法海的一生,並不是忙著在人間驅魔降妖,而是致力於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在歷史上,真有法海禪師其人。他原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叫做裴文德。關於法海打小就出家的事,也值得說道說道。話說在他父親裴休擔任潭州(今長沙湘潭一帶)觀察使的時候,適逢當朝某皇子染上惡疾。為了幫皇上分憂,也為了祈福免災,裴休就把兒子裴文德送到長沙寧鄉縣的密印寺出家,密印寺住持賜裴文德法號為法海。

法海在密印寺潛心修行,吃了不少苦。不要小看這個吃苦,這叫苦修。苦修就是要戒斷俗世的欲樂。因為按照佛家的說法,只有放下慾望和執念,六根清淨之後,才可能修得正法。小小年紀的法海,為寺內眾弟子擔水三年,又靜修三年。他吃苦耐勞,毫無怨言,加上天資聰慧,這才逐步走進了佛的世界。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寧鄉溈山密印寺,是少年時的法海出家的地方

白素貞,也就是白娘子,她是千年白蛇變的蛇精,也就是妖啦。妖精與惡魔不同,惡魔是大壞蛋一枚,而妖精一般不惹事,因為妖精心裡有感情。當然,在感情吼不住的時候,妖精就會作妖了。比如,在小青蛇的慫恿攛掇之下,白素貞動了思春之心,然後,就愛上了人間的許仙。

法海、白素貞和小青,一個狠下心來要成佛,一個芳心萌動想過小夫妻的日子,一個想著成全一段美滿姻緣。看來,只有那位懵懵懂懂的許仙被蒙在了鼓裡。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白蛇傳》講的是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

這個《白蛇傳》的故事,首先在江浙地區廣為流傳,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法海在湖南寧鄉密印寺修行圓滿後,奉師命雲遊弘法,確實來到了鎮江的金山寺駐足。金山寺原位於江心島上(現今江心島已與陸地相連),這也為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情節,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

關於法海與白素貞的恩怨與對抗,自唐代以後,就在民間流傳了。民間故事有個特點,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情節可以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本來就是吹水而已,所以,愛怎麼吹就怎麼吹。將這個民間故事形成文字,是明末馮夢龍的功勞。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在《警世恆言》中,白娘子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之下

在馮夢龍的《警世恆言》之中,法海是一個警告人們不要被美色迷惑的正面形象,而白素貞就是負面的美女蛇了。法海禪師不懼怕白蛇的興風作浪,將白素貞壓在鎮妖塔之下,是正戰勝邪,是佛教所說的善戰勝惡的典型事例。此時的法海,是佛教禪宗護法精神的象徵。按照《警世恆言》中的說法,法海禪師壓住白蛇之後,說了四句偈子:

西湖水乾,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這四句話,有點兒發毒誓的意味。可是,時過境遷,到了五四時期,追求男女自由婚姻的思潮泛起,此時,法海的日子,就變得不太好過了。當時,對法海聲討和譏諷得最厲害的一個,要算是魯迅先生了。

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從民間故事著手,借古喻今,讚揚了白娘子的反抗精神,鞭韃了法海這個封建衛道士的冷酷和暴戾,同時,也表達了對雷峰塔倒掉而感到的喜悅心情。魯迅的心情,完全能夠理解。他本人就是封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他本人也勇敢地去追求了一場新式的自由婚姻。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魯迅與夫人許廣平的合影

隨著世代的變遷,佛學大師法海的面目變得越來越可憎;而蛇精白娘子的面目卻變得越來越值得欽佩和同情。現在,拿法海開涮的段子很是不少。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今後,法海與白素貞,他們之間的故事,還會繼續演變。其結果,還很有可能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原因在於,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是緊緊貼近時代的發展的。一個階段興起一種觀念,一種觀念誘發一個改變。假以時日,法海倡導的一身正氣和佛法無邊,還能不能重新佔據上風呢?白娘子有沒有可能以另一個嶄新的面目,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呢?

法海研習佛法幾十年,白娘子經過千年修煉。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今後的法海,會不會重現他可愛的一面?

法海和白素貞之間的恩恩怨怨,反映了中國社會曲折前進的必然。道家有云,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因為,矯枉過正的話,勢必會引起更加強烈的反彈。我覺得,法海與白素貞之間的爭鬥,還遠遠未到分出勝負的時候呢。不信?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