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的碰撞


“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的碰撞

2008年聖誕節前夕的12月23日,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車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數千名工人就此失業,一個嚴重依賴汽車工業的社區頓時黯淡無光。
2015年,來自中國的實業家曹德旺出手買下倒閉已久的代頓工廠,在舊廠址上開辦了生產汽車用浮法玻璃的福耀玻璃美國公司,並宣佈僱用2000名當地工人。
一時間彷彿一切都變得美好:苦於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家找到了終南捷徑,而為生計和社區前途憂心忡忡的當地人則歡呼“喜從天降”。

“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的碰撞


但蜜月期轉瞬即逝,中國企業家很快便發現,中國式的管理當地人並不買賬,幻想中“就近擁抱市場”所能獲得的各種便利也並非唾手可得,當地員工並不感激福耀玻璃送上門的“救命稻草”,反倒對自己所獲得的一切挑三揀四。
而當地人則發現工廠的中國式管理和他們的文化傳統、習慣格格不入,原本平均29美元/小時的“舒適藍領工”近乎消失,飯碗固然好找,但平均12.84美元/小時且“忙死忙活”的工作,卻離他們當初的期望值相差甚遠。

“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的碰撞


這家工廠一路坎坷,但終於堅持下來,社區與工廠、美國人和中國人,在磕磕絆絆中相互適應,竭力讓這一奇特的組合走得更遠。
正如部分分析者所概括的,最初社區中的美國人所期望的,是外國人用“外國錢”為當地重開一家典型的“美國工廠”,以“餵飽”這個社區和社區居民。而最初前來投資的中國人,卻憧憬著開一家“美國的中國工廠”,將原本需要在中國本土工廠中生產、再漂洋過海運來美國的產品就近生產出來賣給美國人。
但在21世紀的全球化時代,不論產業、文化都決定了雙方的初衷“此路不同”,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必須在碰撞中相互適應,尋找到共存互利之路。事遠未講完,但這至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