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拿菸斗的男孩》1905,布面油彩

《拿菸斗的男孩》,這幅畫應該是畢加索最出名的一幅畫之一了。它在2004年5月5日,以1億零416萬8千美金的天價成交,創下了當年藝術品拍賣的全球紀錄,震驚世界

畢加索像個不老的神話,一直能吸引大眾的眼球。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2018年,僅在法國,就有20多個關於畢加索的展覽,以至於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還組織了一次關於“太多的畢加索會不會殺了畢加索”的討論。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結論是:畢加索的作品不僅多而且多樣,總會給人驚喜,所以沒 事 兒!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眾多展覽中,奧賽博物館的《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可以說是最引人注目的。

因為這是第一個如此集中地展出畢加索這一時期作品的展覽,共有300多幅,幾乎囊括了畢加索這一時期的所有傑作。

畢加索:藍色與粉紅色時期

展期:2018.09.18-2019.01.06

可惜的是沒有《拿菸斗的男孩》,因為它已被某位匿名的土豪買了,養在深閨。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拿扇子的女人》1905年,布面油彩

《拿扇子的女人》與《拿菸斗的男孩》完成於同一年,同樣也是畢加索這一時期的傑作之一。它曾是1997年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畢加索大展中的一件標誌性作品,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又被奧賽置於此次展覽第一展廳入口處的重要位置,可見其特殊意義。

藝術家創造的畫中女人特殊的姿勢以及對身體和光線的處理,使得這幅畫同時具有動態性和雕塑性,賦予了這幅畫一種特殊的光環,畫中女人的姿勢至今仍是一個謎。

布展現場五個人掛一張畫,也夠鄭重其事的了。

大師的作品,不敢怠慢啊。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先來看看這個展覽如何轟動吧,連現任總統夫婦都去蹭熱點當粉絲。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進去都要排一個多小時的隊。

畢竟平時要看到這麼多畢加索的藍色和粉紅色,需要滿世界跑。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展廳中人山人海。

畢加索的吸粉力果然還是很強的,男女老少通吃。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比如,我們在去奧賽博物館的地鐵上遇到的那位80多歲的老太太。得知我們也要去看畢加索,熱情地請我們一起同行。她說她專門從另一個城市趕來,來看她最愛的“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的畫。

那麼畢加索為什麼會在那個時期用藍色來畫畫呢?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卡薩吉瑪斯是畢加索的老鄉,也是一個畫家。

他們相識於1990年巴塞羅那的咖啡廳,一見如故。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畢加索和他的好基友們,右一是卡薩吉瑪斯

因為他的建議和資助,

畢加索才於1900年第一次到巴黎——這個當年讓人嚮往和矚目的“世界藝術中心”,

他們第一次到巴黎就是在奧賽火車站下的車。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一百多年後的今天,

就是在這個火車站改建成的博物館裡,

展出了畢加索初到巴黎前幾年的作品。

很神奇吧!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1986年,這個廢棄的火車站被改成博物館

到巴黎後,卡薩吉瑪斯愛上了一個紅磨坊的舞娘:

傑曼(Germaine)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傑曼(Germaine)真容

但郎有情妾無意,卡薩吉瑪斯陷入了痛苦的單相思

最後在試圖殺了他的女神無果的情況下,

他開槍自殺了。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畢加索 被 震 驚 了。

卡薩吉瑪斯的死一定讓畢加索想起了梵高的自殺,

因此他用跟梵高死時一樣的姿勢畫了他的朋友。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左:《梵高遺像》素描,保羅-嘉歇;右:《casagemas的死》 1901, 布面油彩

額頭上的那個黑洞,就是開槍的地方。

燭光的畫法也明顯來自梵高。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梵高《播種者》

年輕的畢加索對梵高的崇拜絕不亞於現在的追星族,

看他這張自畫像,

20出頭的小夥子竟然長了一臉的梵高絡腮鬍。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畢加索自畫像,1901年,布面油畫

是的,這鬍子就是我跟高哥借的。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梵高自畫像,1889,奧賽博物館

畢加索肯定不止一次想問他的朋友:

“搞什麼鬼,兄弟!為了一個女人自殺?為什麼?”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這也讓他開始思考愛情與生死的關係。

為了紀念他朋友,他畫了一幅下葬的畫:

《卡薩吉瑪斯的葬禮》,1901年,布面油畫

左下是他朋友,像死去的聖徒一樣躺著,被白布裹著,周圍是悲傷的人群,讓人想起哀悼基督的場景。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作品局部

也許畢加索想以小孩代表生命。因為性,小孩被女人生出來,快樂成長。長大後有些人卻因為女人而自殺。生死和愛情在這裡成為一個循環。

真是“生死兩婦人”。

他朋友活著時得不到的東西,畢加索在天堂中彌補了他,希望他在天堂能美女環繞,不再因為得不到女人而悲傷自殺。

卡薩吉瑪斯的死和現實生活的窘迫讓年輕的畢加索陷入了一種無以自拔的憂鬱和絕望中,他把這種情緒帶入了一系列相似主題的素描作品裡。

同一年,為了報答批評家Gustave Coquiot為他的展覽寫文章,畢加索為他畫了一幅肖像畫,背景則是群女裸舞。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Gustave Coquiot的肖像》

藍色時期畢加索最重要的作品當屬《生命》。

畫的左邊是一對情侶,右邊一個母親抱著小孩,背景是兩張畫,典型的畫中畫。畫中的人沒有一絲的笑容,這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典型特點。

男人的手指著母親懷中的孩子,手指的這部分是畫中最有力量的地方,它指向生命。畫面的其它地方都瀰漫著一種無力感,包括男人的下半身,以一白布圍著,但卻是平的,在一個女人面前,它完全是無力的。

對這幅畫做的x光掃描顯示,這個男人剛開始是以畢加索的自畫像出現的,但後來畢加索將它改為他那為愛自殺的朋友的形象。

這種無力感似乎暗示著他朋友在女人面前的無力感,而正是在愛情面前的無力感導致他最後的自殺。他手指著的小孩,代表了“生”,“生”是愛情的一個結果。而他則因為愛情而“死”。愛情連接著生與死。

畫中畫第一幅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情侶,第二幅是一個孤獨的人。也許畢加索想說,不管有沒有女朋友,生活都一樣的不幸福。好悲觀,不是嗎?從這裡也能看出他當時的心境。

也許這是這幅畫被命名為《生命》的原因吧。


對於生死和性的這種描繪,很容易讓我們想起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去?》

左邊的孩子代表生,右邊的老女人代表死。中間一個男青年在摘水果,一個小女孩在吃水果。是什麼水果?蘋果?(有人說是芒果。但如果是芒果,應該不是像那小女孩那種吃法。直接咬著吃,更像是蘋果。)如果是蘋果,則是對愛情的暗示。那麼這也是一幅對生、死與愛情的關係的畫。只是這畫中瀰漫著一種天堂般金色的寧靜。

即使背後象徵死神和天堂的藍色,也不像傳說中的那麼陰森恐怖,反而有種清澈、沉靜。

不像畢加索畫中那樣瀰漫著無力、絕望的情緒。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湯》1902-1903,布面油畫

畢加索的藍色時期以他好朋友因女人自殺而開始,涉及了很多生死與愛情的主題。

不知道卡薩吉瑪斯為愛自殺這件事情對畢加索的愛情觀有怎樣的影響,只是我們知道,後來的畢加索,一生都在不停地換女朋友。

《生命》這幅畫完成的第二年(即1904年),畢加索終於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女人。

藍色時期於是結束。

奧賽博物館:畢加索,藍色和粉紅色時期

粉色時期悄然來臨,他為美麗的女友換上了粉色的畫筆。

對鏡梳妝女人的這種優雅和性感,是藍色時期所沒有的,這裡只有性感和美麗,沒有生與死那麼沉重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