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談"檀"——交趾黃檀(大紅酸枝)


交趾是我國古代的地名,範圍包括有如今的廣東省和越南北部地區,相傳南越人腳趾比較大,兩個指頭可以交叉起來,於是把交趾人聚集的地方稱為交趾,從秦王朝統一天下時就是中國的領土。後秦大將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將交趾地區改稱南越國,漢武帝滅南越改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部,這時的交趾就是如今越南的河內。此後歷經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和明,交趾始終受中國古代各朝代直接管轄。


一起來談


公元1405年明朝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帶去中國的特產絲綢、茶葉、陶瓷、書籍等,同時也帶回了當地的一些特產,但由於回來的時候船體較輕,為了抵禦海上的風浪在這些地方裝載了滿滿的很重的木材回來,於公元1407年回到口岸,將這些木頭直接卸到口岸上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小葉紫檀。


一起來談


隨著小葉紫檀越來越稀缺,人們發現它的紋理非常接近小葉紫檀,其紋理細膩、花紋精美、分量十足,江南文人、宮廷及民間的廣泛接受,人們也漸漸地忘記了它是小葉紫檀的替代品。將這種顏色呈紅色的木材命名為紅木走進了明王朝的宮廷,這一年剛好也是明王朝廢胡姓國王,幫助陳姓奪回統治權的一年,滅了安南國重開了交趾郡,這種木材就被命名成了交趾檀木,現代研究人員將其歸類於黃檀屬紅酸枝木類,最終更名為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


一起來談


現在大多數商家在標註交趾黃檀時都會用"大紅酸枝"作為俗稱,國內的交趾黃檀主要產地為老撾、泰國、柬埔寨,因其色澤和油性好而最被市場所認可,老撾作為傳統產地,因此市場上也習慣性的將交趾黃檀俗稱為"老撾大紅酸枝"。不管是用"大紅酸枝"還是"老撾大紅酸枝"來作為交趾黃檀的俗稱,都以強調一個"大"字與"紅酸枝"進行區別,這樣一般不會產生岐義。但受傳統俗稱的影響,在福建等南方地區目前仍有一部分廠家將交趾黃檀稱為"老撾紅酸枝"。


一起來談


交趾黃檀主要生長於海拔100米至海拔400~500米的半落葉季風雨林或河邊常綠林中,在老撾山地中的海拔1000米處也可見到此樹種,這也許就是適應其生長環境的最高海拔高度。棲息地年降雨量為1200~1700mm,個別迎風山坡可達3000mm,適應年平均氣溫20~32℃,極端最低氣溫10℃。對土壤要求低,主要生長於較深的沙質土壤、粘土層和石灰鈣質土壤中,耐旱(產地每年有3~6個月的旱季),但生長速率相當緩慢,幼樹耐蔭隨生長逐漸變為喜光,砍伐後可再生為矮灌木。


一起來談


木材為散孔材,心邊材的區別明顯,心材鮮紅褐至暗紫紅褐色,較老的木材色澤可為黑色。縱剖面上有寬窄不等的深褐色帶狀條紋,管孔槽明顯邊材淡黃色寬3~5cm,生長輪不明顯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心材管孔內含大量褐色樹膠。軸向薄壁組織豐富,在肉眼下可見,放大鏡下明晰,呈密集帶狀連接(或斷續)排列成同心層、環管狀、翼狀及輪界狀。木材具光澤,鋸解時有酸臭氣味經久消失,無特殊滋味,紋理直或斜徑面略具交錯紋理,結構細且均勻,材質甚硬甚重,氣幹密度1.07~1.09g/cm3。


一起來談


交趾黃檀的顏色紋理富於變幻有漸變色,同一塊木材呈現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褐色及黑褐色等且幾種顏色相互交錯、變幻多端。交趾黃檀結構細而密、棕眼很小、紋理清晰順直有立體感,在強光下有金色透亮的熒光浮動很是漂亮。在交趾黃檀中,大體上會因緯度高低、高山或是丘陵平原而形成材質上的優劣差異,這種差異雖然不是很大主要表現在氣幹密度和油性上面。總體來說交趾黃檀具有飽含蠟質、油性大、穩定性好的特點。


一起來談

交趾黃檀木材在出產地國家負有盛名,在柬埔寨被認為是"F侈級"木材,在越南和老撾則被稱作是"最高級別的木材",主要用作高級傢俱、裝飾單板、室內裝修、雕刻、樂器、工藝美術、膠合板、高級車廂、鋼琴外殼、鑲嵌板、高級地板、縫紉機、體育器材、工具盒等。但由於過度砍伐和出口,且經砍伐後的天然林很難重新生長加之非常緩慢的生長速率,交趾黃檀在幾個出產國都已成為珍稀樹種並受到保護。在一些國際組織的幫助下,幾個國家都劃定了專門區域,用於種子繁育人工林和建立天然母樹林保護區等。


一起來談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後續會持續跟各位玩友詳細對比介紹巴里黃檀、奧氏黃檀、賽州黃檀、絨毛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感興趣的玩友記得持續關注哦!


一起來談

關注"小辛愛盤串",每天學點文玩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