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前幾天7月1日,比較特殊,恰好是週一,又恰好是一個月的新開始、下半年的新開始。這又是一個多麼好立flag、設定目標的日子啊!

於是7月1日當天,朋友圈熱鬧起來,各種下決心、立目標的:7月、8月要減重10斤;2019年下半年要讀書100本;每天跑步5公里······

可等到2019年末再回看,很多人體重不減反增,閱讀量不到10本,跑步次數屈指可數等等,別說完成目標,就連目標的零頭都沒實現。

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我們都下定決心、也真的行動了啊。其實可能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目標設定的有問題,不夠清晰具體,操作性不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標具體定好了,實踐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使命必達:百分之百實現目標的行為科學管理法》就是這樣一本教你制定有效目標的一本書。

《使命必達》的作者石田淳,在書中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行為科學管理法,並且95%的企業管理者親測有效。在書中,石田淳介紹用

MORS法則來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標,用ABC分析、系統脫敏法等幫助克服實現目標中的困難,真正讓目標“看得見、摸得著、易操作、可實現”

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一、細化目標,分解步驟,給目標配上“手冊”,讓目標執行像吃飯那樣“簡單”。

石田淳在書中提到,想要“教育好員工”、“讓他們幹勁十足地工作”,這樣並不能起到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加公司效益的作用。

因為這樣的說法不夠具體,並沒有說清楚“到底希望員工怎樣做”。是希望他們提高工作效率,還是同事關係和諧、創造良好公司氛圍呢?

這樣的目標雖然看起來很好,但實際很空泛。管理者沒有提出具體想要達到的要求,員工也一頭霧水不知該向哪個方向努力。這時就需要“不是向員工傳達抽象的命令,而必須是具體的做法”。

我們個人制定的目標也是如此,制定完目標之後,還應該細化目標,分解步驟,給目標配上一個“執行手冊”,對每一步都有詳細具體的指導。這樣能讓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不用分神去思考今天該做多少、做什麼,只需讓實踐行為按照手冊去操作,這樣的行為才是有效且能取得成果的。

相反,如果我們制定的目標太籠統,每月要讀5本書,沒具體到用幾天完成一本、每天閱讀多長時間,當我們摩拳擦掌想要行動的時候,卻發現沒有方向、無從下手。這樣就會打擊積極性,產生懈怠心理,目標也就不了了之。

書中提到“MORS法則”,也叫具體性法則,就是指導我們如何來制定具體行為的。

M=Measured(可計量)

O=Observable(可觀察)

R=Reliable(可信賴)

S=Specific(明確化)

同時具備上述 4 項要素才能稱為“行為”。

一個目標具備這四個要素,並且有具體的指示,徹底消除含糊性和不明確性,實踐起來才輕鬆。

比如每月讀4本書這個目標,看起來很容易實現,但是具體該怎麼操作呢,為了能讓目標更好地實現,我們可以詳細分解一下。

1、首先明確4本要讀的書單,看看每本書共有多少頁。

2、設定先讀哪本書,用5天讀完。

3、書一共200頁,每天閱讀40頁,閱讀時間1小時。

4、每天早起1小時或者睡前1小時閱讀。

通過這些具體的規定,就把讀書這件事細分到每天什麼時候閱讀、每次讀幾頁、讀多長時間,只要嚴格按照這個目標手冊執行,就比較能輕鬆完成閱讀任務了

因為把目標執行的步驟分的清清楚楚,不是模糊不清,每天做什麼都非常清晰明確,就不怕你目標完不成了。

二、幾種小技巧,助力目標順利執行。

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1、經常回頭看。

《使命必達》提到:沒有檢查,工作手冊就會流於形式

目標執行也類似,如果沒有回頭檢查執行的進度、效果,那麼在操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就開始敷衍糊弄,這樣即使最後完成了目標,也是為了完成而完成,我們並沒有任何的收穫,還浪費了時間。

比如前面提到的每月看書,閱讀是為了吸取書中的知識,提升我們的技能。重要的不是閱讀的量,炫耀我完成了四本書的閱讀,而是閱讀的質。

在一個月中間的時候回頭檢查一下:前幾天讀的內容還能記住嗎,讀完是否有感悟和收穫?

如果發現,每天只是在固定的時間拿起書看,看的什麼完全沒有印象;有時為了完成當天目標,即使讀不完也快速翻過去,假裝完成。

那這樣即使完成了讀書計劃,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我們只是走馬觀花翻了一遍書,不是把內容在腦中過一遍。看與不看,沒有任何的差別。

通過回頭看,就能讓我們發現在執行中的不足,可以及時停下來調整一下步驟和節奏,找到執行不力的原因。如果這個階段很累,那麼就減少每天的閱讀時間和頁數,適當放鬆一下;如果這本書實在讀不下去,就換一本喜歡的,不必非得勉強自己繼續讀下去。

要知道,我們的確是想完成目標,但是我們更想保質保量的完成,在花費時間的同時,最終也有收穫!

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2、“系統脫敏法”,助你開始行動,將行為持續下去。

即使目標分解的再詳細,一看目標定的這麼宏大,我們也會有牴觸心理,不想開始;或者在執行的過程中懈怠厭倦,不想繼續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可以試試系統脫敏法,幫助你循序漸進地開始,並且在開始之後堅持下去,讓你慢慢喜歡上、習慣目標執行過程中的行為。其實這種做法很簡單,循序漸進。

石田淳在書中用自己舉例子,比如想參加馬拉松,但是想想40多公里的距離就頭疼,這得跑多久啊,還是算了吧。

石田淳的教練就讓他從簡單處開始,一點一點增加運動量,最後實現目標。

最開始,先走到戶外動起來,每週步行兩次,一次30分鐘;

接著是30分鐘裡跑10分鐘;

然後30分鐘裡跑20分鐘;

再接下來是跑一小時···

慢慢逐漸地延長跑步的時間和距離,最後完成馬拉松比賽。

我們在實踐目標的過程中也可以這樣,由少到多、一點一點加量適應

比如前面提到的看書,我們在開始可以先養成坐下來、打開書的習慣,然後開始讀一頁、十頁,逐漸增加到閱讀十分鐘、半小時。

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就養成了習慣,會主動地去完成目標。

想擺脫目標“空大上”,變得“接地氣、易實現”?你需要這樣做

3、設定獎勵,讓你實現目標有動力。

即使設定目標、有詳細的目標手冊,並且也養成了實踐的習慣,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倦怠、不耐煩、想要放棄的時候。

當這種懈怠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的時候,不論我們再怎麼強迫自己去堅持去努力,都很難繼續下去,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設定各種獎勵,讓自己有動力堅持下去

《使命必達》提到,對企業員工來說,激烈他們努力的報酬不僅僅是更多的工資、更高的職位,工作上的認可、和諧的工作環境、價值觀的一致,這些都是激勵他們努力工作實現目標的要素。

對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在設置獎勵之前,先弄清楚自己看重什麼樣的報酬激勵。

書中提到“整體薪酬回報”的六個要素:

A=Acknowledgement(感謝和認可)

B=Balance【of work and life】(兼顧工作和生活)

C=Culture(企業文化、組織氛圍)

D=Development【Career/Professional】(發展機會)

E=Environment【Work place】(完善勞動環境)

F=Frame (對具體行為的明確指示)

我們可以對照想想,實現目標是為了讓自己有成就感,獲得自己內心的滿足;還是為了提升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這樣在實現階段目標時,可以通過向朋友分享喜悅,收穫他們的肯定與讚揚;或者吃一頓美食、買一件小禮物犒勞自己。

總之就是在達成目標過程中,及時的調整自己、給自己創造小驚喜,讓自己始終飽有熱情和動力去繼續實踐,而不是半途而廢

設定一個能夠實現的高效目標,並且按照“目標手冊”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去執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收穫了達成目標的喜悅,個人的規劃能力、毅力都得到很好的堅持

在每年年終打卡總結的時候,我們可以發自內心很驕傲自豪的說:我高效地完成了本年度目標,不是走馬觀花的糊弄了事。

就像《使命必達》說到:即使你不優秀,但只要認真制定目標、細分目標、詳細分解每個人步驟,你依然可以優秀的完成任務!

告別那些“空大上”的目標,讓目標“接地氣、可實現”,做一個升級達目標的小達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