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酒後唱k的文化始於東洋,卻在中國壯大。

關於日本對世界的三大發明中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的問題在虎撲討論的結果是卡拉ok。

如果沒有這東西,人類應酬的活動將只能是吃飯,喝酒和不可描述,趣味性更將止於划拳猜枚。

春節回家面臨的是你在人生中最富記憶力階段結交的最易精神互匯的統一革命聯盟,而這個時期恰巧是你一生中的藝術定位階段,換句話講,在小學和中學你聽古典,在中年老年你絕對不會聽rap。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如果你自詡fashion達人,時下最爆的各類音樂流行榜你一定首首會唱,在同事聚會的k局中你是當之無愧的party queen,但如果是和老朋友一起,耳邊再次響起當年六一兒童節大家一起表演過的《super star》,兩行老淚會讓你們當場想起愛用鞋跟踩人的女數學老師。

沒經歷過手抄歌詞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要是聽說誰有一本“歌詞大全”,全班都得傳著看看,就連老師也要排個隊。音樂課上老師讓帶復讀機和磁帶,你放放我的王力宏,我聽聽你的S.H.E,那是一個想起來就會笑的時光。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2005年前後,KTV進入中國,並瞬間遍地開花。它的走紅趕上了華語樂壇最後的黃金期。互聯網一代的成長必定伴有超強的新事物接受力,跨世紀的新一輩在他們的青少年時期給KTV冠上了年度最受歡迎打卡地,雖然KTV行業日漸消弭,但它在大家心中的位置永不可被替代。

有一種人,現代人稱為“戲精”,他們在KTV裡如魚得水,每首歌都是自己的主打,不管會不會唱,做作就完了。

先用【想要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表明志向,後用【三更半夜,跳舞不要停歇】抒發激情,最後用【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上升主題,先揚後抑,鼻涕眼淚一併流進麥克風裡的棉花裡,突出自己狂歡後的孤單,在場的見狀也只好隨聲附和,硬擠出兩滴眼淚。

有一種人,永遠要做全場最吊,你唱pop他唱blues,你唱rock&roll他唱country,你唱國語他唱粵語,你唱英語他唱日語,目的就是和你“差異化”,總之,洋氣就對了。

不過這種人一定要把功夫練到家,不然“鋼鐵鍋,汗液裡汗血飄過”會把大家嚇一跳。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音樂這東西地域性非常明顯。

參加東北人的局,一定要學會一首叫《兄弟抱一下》的歌,據說還相當費酒呢,感情深一口悶,不認識的倆人只要同唱這首歌當場就能拜把子。

如果是福建人聚會呢,一準差不了《愛拼才會贏》;如果是廣東人,《海闊天空》一定值得擁有姓名。不管你去的是童年回憶場還是青春嗨爆場,你會發現大家的歌單來來回回總是那麼幾個,男的必唱《王妃》,女的必唱《倒帶》,盡是一堆加起來超過一千歲的上古老歌,難道人們真的樂此不疲?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當你打開手機拼命搜索“最IN排行榜”的時候,你會發現現在已經是00後的天下,《卡路里》和《學貓叫》已經讓你覺得難以啟齒。

慶幸我們的童年有周杰倫和蔡依林,讓我們見證了華語歌壇最後的輝煌,我們曾跑遍所有音像店去買《七里香》,曾把《舞娘》的歌詞記滿一整個筆記本。

青春不可複製,但時代的聲音卻不可磨滅,我們打開CD機聽《東風破》,還會有當年一樣的感動不是嗎。

曾經大家都擠在點歌臺旁,你點一首他點一首,如果有人中途切歌那簡直會備受感激,大家紛紛都樂意獻出自己的一點嗨。

中國現代KTV 發展史

可當一群奔三的大齡男女再走進KTV,場子是熟悉的,但歌單永遠排不滿了。

當年誰要敢唱《情歌王》,肯定會遭來全場的鄙視,現在只希望這樣的歌多出幾首,唱得再慢一點,來填補這不會再滿的歌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