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馬桑,在我少年時所見是一種灌木。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我的家鄉有很多,生長迅速,含水量大,風乾後很輕。村民上山砍柴,都不要它,溼柴燒不燃,乾柴不傲火,不受待見,但它們卻也沒有機會長成高大的喬木,總是被人們打蒿時,同草一起割,用鍘刀鍘碎漚肥,以為它們是天生的灌木呢。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馬桑的生命力旺盛,越割越多,高不過一兩米,一大蓬一大蓬地生長在田邊、地角、道旁。不論新芽老枝,都會開花結果,成熟的果實壓滿枝椏,長滿整樹,果粒細小,大如豌豆,密集滿枝,象鮮豔的花樹,十分誘人,儘管家長反覆叮囑,一定不要吃馬桑果,會死人的!但我們向來陽奉陰違,口中應和,轉臉就去採食,實在是太好吃了,並且覺得家長不過是危言聳聽罷了。況且屢吃屢爽,從未有過不適的感覺。比什麼三月黃子、四月蔞子、丫巴果、覆盆子、桑葚子、野山楂、苦李子、獼猴桃、野葡萄……都不知道好吃多少倍,甚至金貴的八月炸都沒有那麼撩人,味道上覺得可以和它媲美的只有野草莓了,但野草莓量少,不易尋得,哪能象馬桑果那麼易得且美味呢?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馬桑果所含馬桑鹼,體內缺少某種酶的人,食必中毒,我的一個同學就中過毒,差點兒丟了性命,幸虧她父親是醫生,施救及時,據說還灌服過大糞的清液,在我們看來是最最噁心的事兒,至此她再不碰馬桑果,而我依舊。當時我的理解是選擇透熟的,放進嘴裡一抿即化的,不咬破籽實就吞進肚裡,一定不會中毒。其實馬桑從根莖葉子乃至果實都是有毒的,所謂毒即是馬桑鹼,實際還有藥用價值,不知而已。總之一到馬桑果成熟的季節,就是快樂無比的日子,上學放學的路上,邊走邊吃,假日放牛,跟著牛一路走一路吃,吃得盡興為止,並未覺得有什麼不適。

偷吃馬桑果要不被家長和老師發現也是一個技術活兒,嘴唇一定不能沾上果汁,不然烏黑的嘴唇,一眼便知。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去年在香格里拉德欽時,格里雪山腳下,從尼農到雨崩的前半程,少有大樹,若有,便是馬桑,不覺眼前一亮,原來馬桑也可以長成高大的喬木,粗可盈尺呢!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十分好奇的是,那裡砍伐十分過度,除了一種土香木(藏族人煨桑必用的香料),就只有馬桑一枝獨秀了,光禿禿的山嵐,綠油油的馬桑,虯曲婀娜的樹身,格外搶眼,隨手拍了幾張照片,心中頗為費解,不知緣何馬桑獨得存活?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再走那段朔溪的山路時,同行的納西族漢子解開了心中的謎團。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德欽是一個多民族走廊,縣境少數民族有12個之多,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白族、回族、彝族、壯族、苗族、哈尼族、怒族、傣族、普米族雜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尊重。比如納西族也會過藏族的傳統節日,尊從他們的文化習俗,一年中必有一次煨桑,而藏族人也同樣尊重納西族的風俗習慣。尼農是藏族村落,尊重納西族火葬習俗同樣至誠,上山砍柴,刀下既留土香木,也不砍馬桑木。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馬桑因為納西族喪葬文化習俗,得以高大粗壯,虯曲婀娜,別有風姿,雖沒有長成參天大樹,卻也改變了我心中灌木的形象。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納西族傳統喪葬風俗是“焚骨不葬”,是一種火葬方式,所用之木,必是馬桑而非其它!

清朝初年改土歸流之後,城鎮、壩區逐漸改為棺木土葬,但山區及中甸三壩、維西山區等地,仍行火葬之俗,因此,馬桑便被賦予了非凡的意義,不僅不加砍伐,甚至樹下所生蘑菇,也會避而不採,敬而遠之。

神奇梅里,馬桑折射的民族風情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及西藏芒康也有分佈。他們不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在藝術造詣上獨樹一幟,詩文、繪畫、雕塑、音樂、舞蹈名揚中外,融匯古今。真希望多一些機會了解這個獨特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