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他們用手藝傳承文化


用堅守回望故鄉之情


客家人(hakka)欄目 第501期

開播時間:2010.08.07

海峽衛視 榮宇傳媒 聯合攝製

本期《客家鄉愁系列》

2020年4月1日 21:42

總顧問 |王建都、何英、丁仕達

製片人 |姜富榮、萬大威

藝術顧問 |胡南

文學顧問 |練建安

編導 |張月國

攝像 |張月國

審核 |陳威芬


特別鳴謝

龍巖市委宣傳部


今天我們帶大家尋訪的是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大夥們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就擺出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小編髮現有一種用具是超市裡已經買不到的,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儘管隨著科技的發展,時間的流逝,但是在豐康村的集市上,竹筐是村民做生意最實用的器具,這些用竹子做成的生活用具在村民的生活中,仍然無可替代。一個竹子做的鍋刷都會讓人想起小時候幫外婆洗碗的場景。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在集市上,我們還發現了一位篾匠老師傅藍懷春,正在現場製作竹編,每年他會參加鄉鎮裡的的竹編比賽,冠軍都被他包攬了。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起初的時候藍懷春不太愛去學這個手藝,想學的是木匠,因為哥哥當時學的是篾匠,於是陪哥哥去學一點,能夠多賺一點,開始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一來二去,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有點天賦,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將竹子劈成適合的寬度與薄度,這是篾匠的基本功之一。要將一小竹子劈成指甲蓋的寬度並不容易,手指被刮破皮,對於他而言,是家常便飯。劈得不均勻,太薄或者太細都會影響編織的過程。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早些時候,篾匠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手工藝人,家家戶戶幾乎每年都要請篾匠師傅到自己家來做活,把家中磨損的竹器拿出來修補。


尋訪的上杭縣的豐康村,每逢農曆的四九,就會去趕圩,一大早集市上擺出了各式各樣生活用品勾起小時候的回憶


篾匠這門傳統手工業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藍懷春始終相信,竹子器具是任何塑料都無法替代的。


合作單位

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

北京客家海外聯誼會

福建省客家聯誼會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電視臺

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

龍巖市文旅匯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影視工業網

客家緣電子商貿有限公司

福建客家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榮宇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 | 李華元

北京中銀(福州)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