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一直到第五回,《紅樓夢》展現的都是中層以上人物的喜怒哀樂,第六回卻寫了窮到吃不起飯的劉姥姥,從豪門大戶的食之無味到底層的飢腸轆轆,《紅樓夢》的視域瞬間開闊。

劉姥姥是賈府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那麼,她是怎麼走進等級森嚴的賈府,且拿到“救命錢”的?在面對一個求助者時,我們一般有三個態度:幫倒忙、置之不理、不忍心,能幫一把是一把。劉姥姥的榮國府之行,就是這幾個人的「不忍」促成的。

首先,是榮國府門衛的「不忍」

劉姥姥領著外孫板兒一路尋摸到了榮國府的大門口,看著高大華麗的榮國府,劉姥姥心裡打了鼓,一時不敢靠近。看到一群在大板凳上聊天的門衛,劉姥姥小心翼翼的詢問能否幫她把王夫人陪房周大爺請出來。

一起讀紅樓|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劉姥姥與板兒在榮國府門口

誰知,這些門衛看她那窮酸樣,誆騙道:你到那邊遠遠地等著,一會他家就有人出來。劉姥姥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她不懂那門衛話裡的彎彎繞。幸運的是,有個上了年紀的門衛看不下去,說了實情:周大爺今天不在家,他娘子在家,你可以到後面問問。若不是這位老者,傻不拉幾的劉姥姥就會餓著肚子在門口乾等著。

就這樣,劉姥姥見到了周瑞娘子,實現了榮國府之行的第一步。

其次,周瑞家的「不忍」

周瑞娘子見劉姥姥帶著小外孫,便猜到其來意,無非是想通過她見見王夫人,能給些銀兩度日。起初,周瑞娘子也不是真心幫她,但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一來想顯擺自己在賈府的能耐;二來因為舊情,不好一口回絕。周瑞娘子就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後來,我們發現周家娘子的態度慢慢變了,她開始誠心幫劉姥姥,不僅給她指明路,告訴她管家的是王熙鳳,還幫她掐準時間,順利見到手握財政大權的王熙鳳。要知道,王熙鳳每天不僅要伺候賈母、王夫人單獨用餐,還要管成千上百個下人,家事繁忙,要真沒個貼心人在中間周旋,劉姥姥這個外人是見不到她的。

所謂「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周家娘子卻「好人做到底」。

劉姥姥見了王熙鳳,心裡十分緊張,大腦彷彿短路老半天也沒說出來意,一旁的周瑞娘子瞅準時機狠狠地給劉姥姥遞眼色,劉姥姥這才下了決心說出來。

要說這都是明面上的,暗裡周家娘子也是好心幫忙。

一起讀紅樓|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周瑞娘子

王熙鳳雖是賈府管家的,但礙著面子,凡事都請示王夫人。在王夫人與王熙鳳之間傳話的就是周家娘子。從周大娘傳給王熙鳳的話裡可以看出,這些訊息都是有利於劉姥姥的。至於,周大娘是否按王夫人的意思來,就不得知了。且看

太太說,這幾年來也不大走動。當時他們來一遭,卻也沒空了他們。今兒既來了瞧瞧我們是她的好意,也不可簡慢了她。便是有什麼說的,叫奶奶裁度著也就是了。

這話既給了王熙鳳一定的自由空間,也把給劉姥姥錢的意思說明了。若沒有周大娘細心雕琢言語,王熙鳳不一定給劉姥姥銀兩,更不一定給那麼多。

最後,王熙鳳的「不忍」

初見劉姥姥,儘管是出於虛禮,王熙鳳沒有因為劉姥姥衣著襤褸及言語粗糙讓其難堪,處處顧及她的感受,還不忘自嘲: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何況你我。

這裡,插播一段平兒的“惻隱之心”。當嬤嬤、丫鬟來找王熙鳳回話時,王熙鳳稱自己在陪客,並跟平兒說她們若有急事就帶進來辦。過一會,平兒進來回復:都問過了,沒什麼要緊事,叫她們都散了。

一起讀紅樓|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平兒回王熙鳳話

要緊事,什麼是要緊事,這是個很主觀的判斷,要不要緊全憑平兒裁定。《紅樓夢》沒有明寫平兒與眾嬤嬤、丫鬟在門外的對話。或許是真沒事,或許是平兒為了幫劉姥姥故意遣散了這些人,好給她留時間與王熙鳳「說軟話兒」。這就是《紅樓夢》的魅力之一,它沒給讀者開啟「上帝視角」,只給我們展示某一面,這就像生活一樣,我們只能知道別人想給你展示的那一面,剩下的都是未知。

在決定給劉姥姥錢的時候,王熙鳳既為自己考慮,也為劉姥姥考慮。先是跟劉姥姥講明榮國府也不容易,劉姥姥聽到這,嚇得不行,以為今天沒得錢拿了。這其實是王熙鳳的小心機,她怕劉姥姥日後無底洞似的再來借錢。之後她又說:

今兒你既老遠的來了,又是頭一次見我張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我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暫且先拿了去罷。
一起讀紅樓|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王熙鳳

在遞給劉姥姥二十兩的時候,鳳姐又多給了一吊錢,讓劉姥姥跟板兒回去的時候僱輛車。或許在王熙鳳一副富家太太作派的舉手投足間早已發現,這祖孫倆一大早餓著肚子,趕了很遠的路。她動了憐憫之心,這一吊錢比那二十兩銀子飽含了王熙鳳更多的的情誼,也暖了劉姥姥的心。

正是這幾個人你幫一把,我幫一把,劉姥姥的榮國府之行才得以圓滿。後來,賈府敗落,王熙鳳唯一的孩子巧姐被舅舅賣到青樓,正是劉姥姥傾家蕩產把她贖出來。知恩圖報是根植於這位鄉村老太婆內心深處的善良。或許那個上年紀的門衛、周瑞娘子、平兒、王熙鳳當初正是因為這一點,才對劉姥姥動了惻隱之心,幫了劉姥姥,互為因果。

一起讀紅樓|第六回 為富也仁 榮國府接濟劉姥姥

▲劉姥姥

正如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裡說的那樣:可做可不做的好事,最好做;可做可不做的壞事,最好不做。因為,人生變幻無常,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