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悟”-读《心经》有感

开、悟两字均为会意字。开,繁体字为開,意即从里面打开门;悟,繁体字与简体字相同,意即依靠自己的内心。开悟两字合在一起,即是依靠自己的内心,觉悟人生,释放身心的束缚,从而实现大自在。

开悟的目的是什么?度一切苦厄。

开悟后的状态是什么?究竟涅槃。

开悟的前提是什么?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怎样才能开悟?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可以拆分为三部分,“照”、“见”和“五蕴皆空” 。“照”和“见”是方法,“五蕴皆空”是目标。“照”即观照、返观内照,是心内求法;“见”,通“现”,即出现、显现,暗含洞悉、明了之意。“照”是修,“见”是悟。修什么?悟什么?通过修和悟而洞悉“五蕴皆空”。因此,“照”和“见”是洞悉“五蕴皆空”的前提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我们应当在修中悟、在悟中修。

何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来源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根源在于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五蕴”可以简单理解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属性或组成成份。

何为“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五蕴皆空”可以简单理解为万物为空、宇宙为空。

何为“照见五蕴皆空”?即通过“修”和“悟”来洞悉“万物为空、宇宙为空”的真谛。“修”侧重于有为法,“悟”侧重于无为法。“修”需要仰仗明师益友和修炼经典以及自身的勤修苦炼;“悟”需要在红尘中炼心,通过世间百态悟透宇宙真谛。

“开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渐悟积累到一定程度,当机缘成熟时,则大彻大悟。

“渐悟”,可以从人生点滴处着手,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各个方面的体验和感受来逐步领悟万物皆空、宇宙皆空的真谛。每个人开悟的机缘、途径、形式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因为一事或一物而突然开窍而实现顿悟,而大多数人则需要平日多做积累,从渐悟逐步过渡到最终的大彻大悟。

万事万物都暗藏着宇宙真谛,因此开悟离不开世间万象和人情世故,它们都是帮助我们开悟的缘。日出日落是缘,斗转星移是缘,春夏秋冬是缘,寒热酷暑是缘,碧日晴空是缘,电闪雷鸣是缘,草长莺飞是缘,秋风落叶是缘,相聚重逢是缘,悲欢离合是缘,嬉戏打骂是缘,爱恨情仇是缘,济世活人是缘,烧杀掠夺是缘,喜愁哀乐是缘,成败得失是缘,吃喝拉撒是缘,行站坐卧是缘,雪中送炭是缘,落井下石是缘,父慈子孝是缘,亲人反目是缘......, 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看作是帮助我们开悟的大好机缘,并透过表象领悟宇宙的真谛,如此,则万物皆为我师,皆可启迪我们的智慧,正如六祖慧能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我们开悟路上的指南针。时刻对照反省,查漏补缺,努力向前,则我们终有到达彼岸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