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就吸取唐後期的宦官擅權的教訓,他嚴令宦官一律不得干政,否則以死罪論處。還規定了宦官的品級最大隻能是四品。在朱元璋在位期間這一規定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宦官只能做一些消息傳達,掃地等繁雜事物,而且絕大多數宦官都是不能有文化的,只允許極少數的為皇帝記錄詔令的宦官有點知識。所以在朱元璋一朝宦官是沒有任何權利的,更沒有話語權,皇權得到了很好的鞏固和保障。


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從朱棣開始,宦官漸漸得到重用,也是宦官開始弄權的雛形。朱棣重用司禮太監,這時的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分鎮等權利,造成了宦官馬騏激變番邦的事件。到了明宣宗一朝,宦官專權現象慢慢凸顯,在內府還設立了教授內官監的內書堂。宦官可以代表皇帝到各個地方收集古玩,能代表皇帝的人地位自然不會很低。不過那時候的太監還不敢太放肆,也沒有形成太大的氣候和集團。因為那時候的幾代皇帝都親臨朝政,就像袁琦、裴可烈都是皇身邊最為信任的貼身太監,一旦觸犯皇權就會被立即處死。這時候皇帝還可以控制得住宦官,朝政大權還是握在皇帝一個人的手裡。

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就組建了內閣輔助皇帝處理朝政,而朝廷要頒發的各種文件,都要通過內閣首先票擬,然後呈給皇帝進行硃批才可以頒佈全國。那麼中間負責文件傳送的人就是宦官,到明朝中後期,出現了皇帝常年不上朝的怪象,導致朝廷大臣們長期見不到皇帝的影子,一些政策都不能當面向皇帝陳述,只能通過奏摺上書等待皇帝批示。這樣弄得皇帝和大臣們相互不認識,君臣心思不在一個頻道上。這就給了宦官一個很大的發展機會,導致宦官權利越來越大,周旋於皇帝和大臣之間,甚至直接替皇帝做決定。

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朱見深在位24年,就從來沒有上過朝,他的繼位者朱佑樘也依然沒有上朝,這長達38年的時間朝堂上沒有皇帝坐鎮,皇帝的決定全靠宦官來傳達輸送。宦官慢慢的就成了股勢力。到了明英宗時期,大太監王振就走上了宦官專權的道路,這也是宦官專權的帶頭人,這是因為明英宗朱祁鎮繼位的時候才六歲,都是王振陪著他玩直到成年,朱祁鎮就非常的尊重他,並且非常的信任和重用他,朝堂上下沒有一個人能夠管得住他了,權力達到了巔峰,他也一度搶了皇帝的風頭,皇帝很多事都聽他的意見,成為權傾朝野的大太監。

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時期,大太監劉瑾更是有恃無恐。因為皇帝年輕貪玩,所以把應該自己親自處理了很多事情都交給了劉瑾處理,而劉瑾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發號施令的人,朝中大事都要經過劉瑾的同意才能實行。朝中大臣上的奏摺都是劉瑾帶回家自己處理,完了呈給皇帝基本上都會得到同意。內閣基本上都被架空,內閣的權利漸漸移到了太監的手裡,話語權越來越少,以至於後來內閣成員都是由宦官推薦的。

明朝宦官專權現象嚴重,那麼明朝權利是怎麼樣落到宦官手中的?


​明朝從朱棣開始宦官就慢慢得到了重用,經過幾代皇帝給宦官發展的機會,到了明英宗時期宦官就逐漸代替皇帝處理事務了,宦官專權就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