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起伏》

人 這一生,就是來欣賞自己安排的人生過程的,所以不要計較結果怎麼樣。

一名修道者修習多年,仍沒有開悟,自己對此疑惑不解。

高僧看出了求道者的疑惑,於是找來修道者,對他說:“如果僅有兩件東西讓你選擇其一,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

修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道:“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修道者頓時開悟,感謝高僧教化。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

做人,第一要認清,知道自己的定位,第二要找到適合自己快速生長的途徑,而不執迷於虛幻的慾念。


慾望的無止境,導致了心理失衡。忘記了當下,忘記自己是誰,忘記將要去哪裡,在此去經年中,一無所獲。

又該以何種心態?

時刻靜下來,內觀自己

天底下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

我們的眼睛,一共有兩隻,全都向外。往往看別人比較清楚,看自己卻相當糊塗。

知道別人只是自己有智慧而已,能夠知道自己,才是個明白人,這比智慧高一層次。

因為一個人瞭解自己不能完全靠智慧,必須要有道德。

壞人大部分認為自己是好人,否則就壞不下去了。因為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壞,一般不會堅持下去。

不知道自己壞,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這種人就不是明白人。

現在,有很多人總結過去時,都不去反省自己的缺點。就算反省,多半兩秒鐘就解決了:沒有問題,我很好,錯的都是別人。

做人,一定要做個明白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多少人的財富,來自於不依循正道的通路;多少人的富貴,建立在自私自利的不擇手段之上。

我們所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求功名不一定能得到,想做什麼並不一定就能做到。

人生,是來做自己的,堅定內心的信念,不必跟風,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每個人的方向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而且上天還會居於這種差異性,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特長,然後一生來發揮和運用。

這一生,我們是來欣賞自己安排的人生過程的,也不要計較結果怎麼樣。只問耕耘,莫問收穫,那就沒有什麼怨恨了。

記住這兩句話就好:事情沒有發生以前,你要好好考慮周全,用心預防一切錯誤,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

事情已經發生,你就高高興興去面對,去接受,問心無愧,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用管別人怎麼說,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好。

成功的起點是自我分析,避禍的秘訣是自我反省。

《心態起伏》

day15寫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