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印發“24條”促消費 消費券如何才能真正成為“消費催化劑”?

今天,你領券了嗎?

近段時間,為促進消費復甦,提振民眾消費信心,各地政府陸續祭出消費券“大招”,這塊無形的“石子”,正在激活全國各大城市商業復甦的一池春水。

四川省也不例外,從3月開始,省內部分城市便開始陸續發放消費券,成都部分區(縣)也逐步開啟了促消費模式。不過,對於龐大的消費市場,只靠發消費券,就能刺激大眾的消費熱情嗎?什麼樣的消費券,才能真正成為當下消費熱情的“催化劑”?

這些地方率先行動

日前,為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四川省商務廳印發了《關於做好激發消費潛力穩定經濟增長的通知》,圍繞消費載體、消費業態、促銷活動、服務消費、商品消費、消費環境,提出24條舉措,其中便有“鼓勵發放消費券,重啟夜間經濟。”

一時間,全省各地動作頻頻:從“真金白銀”補貼餐飲企業,到大手筆“撒錢”發放消費券……可謂不遺餘力。

3月20日起,德陽市發放4萬張、總額200萬元的餐飲惠民消費券,每張面值50元,德陽市民可在“德陽商務”等多個微信公眾號以“抽獎”方式參與活動;3月25日,瀘州萬象匯準備了280餘份禮品,發放給瀘州一線醫務工作者以及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同時還投放優惠券1萬餘張;3月底,綿陽市啟動“樂購春曉”惠民消費券促銷活動,向市民免費發放7000餘萬元消費券,可在首批確定的170餘家商超、餐飲等單位消費;4月10日,內江市通過支付寶滾動派發千萬元消費券,內江市民打開支付寶搜索“內江”即可領取。

作為全省最大的消費市場,成都的部分區(縣)也早已“摩拳擦掌”。3月24日,郫都區出臺《建設安逸郫都提振消費活力百日行動方案》,方案確定3月20日至6月30日,圍繞“安逸郫都”品牌將實施一系列餐飲、購物、旅遊、娛樂等消費活動;4月8日,成都市青羊區啟動“來成都·正Gai耍青羊”——青羊區新消費體驗月活動,聯動商家企業免費霸王餐、優惠促銷等實實在在讓利,促成經濟鏈條上的每一環都動起來。

成都的商家也已做出嘗試,4月8日起,成都市民每人每天可以通過盒馬APP領取一張線上五元奶券,購買鮮奶和酸奶時可直接抵扣,該活動將持續發放100天。

如何持續刺激消費市場?

隨著全省各地消費券的發放,成都“消費券”的呼聲也與日俱增,成都發放消費券能起到什麼效果?有效性在哪些部分會比較明顯?世邦魏理仕成都分公司總經理鄧耀華認為,成都發放消費券,將很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顯現,“2019年全年,成都第三產業增加值11155.86億元,增長8.6%,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4%,有很好的基本面和稟賦進行支撐。”

消費券不是“天上掉餡餅”,是從公共財政的盤子裡分出來的寶貴資源,如何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鄧耀華認為,消費券發放,是政府“贊助”大家參與的一次“打折促銷”的行為,要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完成,是有時長和針對性的,所以不會是普惠性。

在他看來,成都要的絕不僅僅只是短期內激增的數字,而是上下游鏈條的全面復甦。“一些消費品無論促進與否,消費行為都會一直存在,比如教育和生活相關品。消費券能從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費信心,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非常基礎的類別裡去。因此政府在用財政支出做這個事時,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確,不能覆蓋所有業態,應鎖定真正需要幫助的企業。如某些在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會繼續提供就業崗位,能夠穩定市場,並且提供合理稅收的企業。”

如何才能實現消費券不斷放大的乘數效應?鄧耀華認為消費券最好不要一次性發完,應分批分量,才有機會去修正,去思考。“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抓取消費券發放後的一些重點數據,拿到這個數據之後,做好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再進一步研究下一次消費券該如何發放,變成以後可參照的案例。”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璐也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發放消費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經濟促進工具,政府可以直接把補貼變成等值消費券或消費券的折扣。“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消費券的使用領域,別讓拉動消費的效果大打折扣,應定點商家可用,並加強對接受消費券的商家的監督。”(張豔 記者 範瑞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