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康方生物-B概覽

港股打新:康方生物-B概覽

一、概述

康方生物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自主發現、開發及商業化首創及同類最佳療法。集團專注於滿足腫瘤、免疫及其他治療領域在全球的未決醫療需求。集團的願景是在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全球病人可負擔的下一代創新治療性抗體方面,成為全球領先的企業。


集團的業務旨在通過高效及突破性的研發創新來獲得成功。集團認為,全面一體化的內部研發能力對於在中國取得成功至關重要。自成立以來,集團極具遠見地開發出端對端平臺-康方全方位探索平臺(「ACE平臺」),涵蓋了全面的藥物研發和開發功能,包括靶點驗證、抗體藥物的發現與開發、CMC和符合GMP要求生產。


自集團成立以來近八年中,集團通過自身的ACE平臺持續快速地創新及生產高質量的候選藥物,而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極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並獲得行業認可,其中包括:


• 集團向默克(默沙東,在美國和加拿大稱為默克公司,是一家美國的製藥企業,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製藥企業之一)授權了一種CTLA-4抗體(AK107),總代價高達2億美元。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集團為中國第一家向全球領先製藥公司授權完全自主研發的單克隆抗體的生物技術公司。


• 集團開發出中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創新抗體藥物在研管線之一,涉及20多個藥物開發項目,其中12個抗體處於臨床階段,六個雙特異性抗體(兩個處於臨床階段)及四個抗體獲得FDA的IND批准。


• 集團已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關係,包括最近期與中國生物製藥(股份代號:1177)的主要附屬公司正大天晴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以共同開發及商業化集團的PD-1抗體候選藥物(penpulimab (AK105))(「中國生物製藥合作」)。集團相信,本次合作將有助於利用中國生物製藥擁有的強大商業能力(包括由約12,000名專業銷售人員組成的中國最大醫藥銷售團隊之一)來充份實現penpulimab (AK105)的商業價值。此外,根據中國生物製藥合作,集團的penpulimab (AK105)是中國生物製藥唯一可用來開發基於PD-1的單一療法或聯合療法的PD-1抗體。


下圖概述集團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內部研發核心候選產品

及其他候選藥物開發狀態。

港股打新:康方生物-B概覽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就集團的候選藥物及集團ACE平臺的專有技術而言,集團在中國擁有16項已頒發專利、在美國擁有一項已頒發專利及一項已獲批專利以及在中國、美國及其他司法權區擁有86項專利申請。


二、腫瘤學


腫瘤學是集團專注的治療領域之一。集團處於臨床開發後期階段的產品包括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AK104)、PD-1抗體(penpulimab (AK105))和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AK112)。集團相信,以上候選藥物中的某些有可能成為首創或同類最佳療法,以及成為聯合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骨幹藥物:

• AK104是集團的新型的、潛在首創的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旨在實現與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而不是正常外周組織淋巴細胞的優先結合。AK104已顯示出PD-1及CTLA-4單克隆抗體聯合療法的臨床療效,以及PD-1及CTLA-4單克隆抗體聯合療法無法提供的良好安全性。根據集團的初步臨床數據,與根據已公佈數據的納武單抗和伊匹單抗聯合療法相比,在AK104中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在所有劑量水平下,13.0%≥3級TRAE)。儘管並非與集團的AK104作直接比較,但在納武單抗和伊匹單抗聯合療法的特定試驗中顯示≥ 3級TRAE的發生率介乎33%至59%之間。與競爭對手比較,集團相信集團的AK104迄今的關鍵優勢為:

(1) 通過設計令PD-1及CTLA-4在腫瘤微環境的親和力高於在外周位點;

(2) 在之前接受過大量治療無效的癌症患者的試驗中觀察到強大療效;

(3) 毒性可能低於PD-1與CTLA-4的聯合療法;及

(4) 清晰而專注的臨床試驗開發計劃,讓各種適應症獲快速批准及開拓大型市場機遇。


就AK104而言,集團已在澳洲啟動Ia/Ib期試驗,並在中國啟動五項Ib/II期及II期試驗,包括兩項Ib/II期籃子試驗,涵蓋多種腫瘤類型。根據目前的臨床開發計劃及集團的快速上市策略,集團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在中國提交AK104治療子宮頸癌的首次NDA。集團已於2019年3月獲得FDA針對評估AK104的IND批准。於2020年1月,集團就一項於美國對2L/3L子宮頸癌患者進行的計劃註冊試驗整體研究設計獲得FDA書面同意,並有可能通過快速審批通道向FDA提交子宮頸癌NDA申請。


• Penpulimab (AK105)是集團差異化的潛在同類最佳的PD-1單克隆抗體,目前根據中國生物製藥合作開發中,其有別於所有目前市面上銷售的PD-1抗體。與競爭對手比較,集團相信集團的penpulimab (AK105)迄今的關鍵優勢為:

(1) 通過差異化結構設計(i)去除Fc受體介導效用功能從而增加抗腫瘤活性及(ii)導致解離速率較慢及受體佔位較好;

(2) 臨床試驗中觀察到強大療效數據及良好安全性;

(3) 作為中國生物製藥唯一可用於開發基於PD-1抗體單一療法或聯合療法(如與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聯用),同時正在臨床開發後期針對一系列關鍵適應症;及

(4) 基於中國生物製藥合作下的商業化計劃,其將利用中國生物製藥約12,000名專業人員的強大銷售團隊


集團已經在澳洲和中國啟動七項針對penpulimab (AK105)的臨床研究,包括正在中國進行專注於安羅替尼聯合試驗的五項註冊試驗,根據目前的臨床開發狀況,預計將於2020年中在中國提交penpulimab(AK105)治療複發性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首次NDA。集團已分別於2018年3月及4月獲得FDA針對評估penpulimab (AK105)的兩項IND批准。及


• AK112是集團的潛在首創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從結合抗PD-1和抗血管生成療法中得到清晰證據,證明AK112具備有力的科學依據和具潛力成為更佳的基於PD-1的下一代療法。AK112正在澳洲進行用於實體瘤治療的I期臨床研究,第一位患者於2019年10月入組。集團已於2019年6月獲得FDA的IND批准,並計劃在美國進行AK112的I期臨床研究。



集團自成立之日起已策略性地發展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這使集團能夠牢牢佔據中國缺醫少藥及持續增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場。目前,以正在內部開發的下一代單克隆抗體數目計算,集團已經成為中國的領先公司,並擁有中國生物製藥公司中最豐富的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生物製劑產品管線之一。在此治療領域,集團目前有兩款候選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一款候選藥物已在澳洲獲得IND批准(AK120,為一款IL-4R抗體),還有一款(AK114,為一款IL-1 beta抗體)處於IND研究階段。集團於本領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候選產品為一款IL-12/IL-23單克隆抗體(AK101)及一款IL-17單克隆抗體(AK111):


• AK101可能是首個本土開發的針對已驗證第二代自身免疫性疾病靶點IL-12/IL-23的單克隆抗體,在療效、安全性和易用性方面均優於第一代靶點腫瘤壞死因子(TNF- )。這從Stelara(優特克單抗)的空前成功得以證明,Stelara(優特克單抗)是唯一獲批准的IL-12/IL-23製劑,於2019年錄得全球銷售額64億美元。集團已完成針對中國中重度銀屑病患者的AK101的I期和II期臨床試驗,且目前正在進行IIb期臨床試驗。與競爭對手比較,集團相信集團的AK101迄今的關鍵優勢為:

(1) 療效與優特克單抗(ustekinumab)相類似或可能更佳;

(2) 與腫瘤壞死因子- (TNF- )製劑相比,具有潛在同類最佳劑量;及

(3) 在集團迄今為止的試驗中不存在任何SAE,與抗-TNF- 製劑相比,安全性與眾不同。


根據目前的臨床開發計劃,集團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展開中重度銀屑病的III期試驗及於2022年下半年提交AK101的首次NDA。除銀屑病外,集團可能將對AK101的評估擴展到其他適應症,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及潰瘍性結腸炎(UC)。於2019年10月集團亦已經獲得FDA的IND批准,以評估AK101在美國用於潰瘍性結腸炎(UC)的治療;及


•AK111亦為針對第二代自身免疫性疾病靶點IL-17的單克隆抗體。該靶點因Cosentyx (secukinumab)(IL-17)於2018年錄得全球銷售額28億美元而獲有效驗證。除銀屑病外,集團有可能將AK111的評估範圍擴大至其他適應症,例如強直性脊柱炎(AS)及中軸型脊柱關節炎(axSpA)。集團已完成在新西蘭的AK111的I期臨床試驗的進程中。集團還在中國獲得了銀屑病的IND批准,並計劃於2020年上半年招募Ib期試驗的患者。


除了腫瘤學及免疫學,集團還擁有針對其他治療領域的幾種生物製劑。例如,集團根據與東瑞製藥訂立的一項合資協議,發現並正在合作開發ebronucimab(AK102)(PCSK9),該藥物在心血管治療領域具有強大的商業化能力。集團的ebronucimab(AK102)可能是首箇中國本土開發並銷售予中國大量心血管病患者人口的PCSK9抑制劑。與已上市的PCSK9抗體藥物相比,ebronucimab (AK102)在藥效及療效方面展示更可靠的結果。因此,集團認為相對於競爭療法,ebronucimab(AK102)的潛在優勢可使其成為在中國治療高脂血症、HoFH、HeFH和高膽固醇血癥的市場領導者。集團已完成ebronucimab (AK102)的I期研究。集團已在中國招募患者進行治療HoFH及HeFH的兩項II期臨床試驗,並將於不久將來招募患者進行高脂血症II期臨床研究。


集團的ACE平臺還具有符合NMPA、FDA及EMA監管的國際GMP標準的強大內部生產能力。集團於2016年建立了華南地區第一家採用具有中央控制系統的GEFlexFactory技術的生物製劑生產設施,從而使集團可以最短生產週期及較低經營成本來快速擴大生產規模或在各種候選藥物之間切換生產。自此,集團在內部生產九個自主開發的臨床階段抗體候選藥物,用近四年時間打造了優異的生產往績記錄。集團的中山生產設施佔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現可容納1,700升的生物反應器。據估計,該設施能夠容納總容量3,700升的生物反應器,因為集團正在整合兩個新增的1,000升的生物反應器,以滿足不斷增加的生產需要。此外,集團正在廣州一幅56,573平方米的土地上興建另外一個新生產設施,估計總共可容納最多40,000升的生物反應器,其中包括土地一期施工中配備的最多八個2,000升生物反應器,總容量達16,000升,預期於2020年底前完成安裝及投入營運。


集團在業務發展活動中善用集團臨床資產的科研優勢和管理層的關係,以最大化集團產品的商業價值。由集團成功向默克授出許可、通過中國生物製藥合作實施商業化夥伴關係,以及集團與東瑞製藥組建合資企業均能夠體現。集團與默克的合作及許可協議,默克擁有MK-1308對外授權的知識產權,且集團預計收到總額高達2億美元的預付款及未來臨床開發和銷售的里程碑付款。默克保留AK107於全球範圍內開發及商業化的權利,而集團則保留使用AK107開發雙特異性藥物的權利。於2019年12月31日,集團已收到來自默克總額為20.0百萬美元的預付款及里程碑付款。鑑於或然里程碑付款包含眾多細節、傾向於後期監管批准及商業化里程碑的不按比例付款分佈、按照與默克訂立的合作及授權協議所載取得任何有關批准及達到商業化里程碑所耗費的大量時間,以及藥物開發過程中牽涉到的固有風險及不確定因素,集團預計不會在未來三年內收到餘下的所有里程碑付款。


公司由集團的高級管理團隊領導,彼等擁有豐富的研發和產品商業化經驗,以及良好的往績記錄。集團的高級管理人員有著共同的願景,旨在成為全球生物製藥行業的領導者,並致力於實施集團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策略。集團不但肩負開發及商業化中國首創及同類最佳療法的使命,更不斷探索中國以外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機會,旨在於中國及全球範圍內最大化集團產品的治療價值和潛力。


四、集團的優勢

•潛在的下一代首創PD-1/CTLA-4雙特異性腫瘤免疫治療骨幹藥物(AK104)

•針對大適應症的註冊階段PD-1抗體候選藥物(penpulimab (AK105)),得到了中國生物製藥合作下的開發和商業化夥伴關係的支持

•有望成為首款中國本土開發針對已驗證第二代自身免疫性疾病靶點的單克隆抗體候選藥物(AK101)

•潛在首箇中國本土開發針對高膽固醇血癥的PCSK9抗體(ebronucimab(AK102))

•通過ACE平臺獲默克許可安排認可的強大內部研發實力

•符合國際GMP標準並經驗證的生產能力

•富有遠見、經驗豐富並具有成功往績的管理團隊


五、集團的策略

•以商業化為目的迅速推進集團在研產品的臨床計劃

•在國際上擴展集團的臨床計劃,尤其是在美國和澳洲

•繼續尋求增值合作機會,以促進集團的產品開發

•繼續招聘、保留和培養優質人才

•繼續豐富和推進集團的創新產品管線

•繼續擴大符合GMP的合規生產能力

•在中國建立商業化能力


六、主要財務資料概要

綜合損益表概要

港股打新:康方生物-B概覽

集團目前並無產品獲批准進行商業銷售且並未自產品銷售產生任何收入。於往績記錄期,集團的收入主要包括與對外授權產品有關的預付款及階段性付款。集團的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2.8百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70.9百萬元,主要是由於2019年收到有關AK107的預付款及階段性付款。於往績記錄期,集團尚未有盈利且錄得經營虧損。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團的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54.4百萬元及人民幣346.5百萬元。集團絕大部分虧損由研發開支、行政開支、財務成本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導致。


七、重大風險因素概要

集團面對的部分主要風險包括:

•集團自成立以來產生龐大的虧損淨額,預計於可見將來集團仍將繼續產生虧損淨額。鑑於集團的業務涉及高風險,潛在投資者可能損失於集團的絕大部分投資。

•集團的財務前景取決於集團臨床階段及臨床前階段產品管線的成功。

•臨床藥物開發過程漫長、成本高昂且結果充滿不確定性,而前期研究及試驗的結果未必能預示未來的試驗結果。

•集團可能無法為集團的候選藥物取得監管批准。

•集團的候選藥物獲得批准後,可能無法獲得商業成功所需的來自醫生、患者、第三方付款人及醫學界其他各方的市場認可。

•即使集團能夠商業化任何獲准候選藥物,但候選藥物可能須受國家或其他第三方醫療報銷規例或不利價格法規所規限,如此可能損害集團的業務及前景。

•倘發生天災、流行病廣泛傳播或爆發其他疫情,可對集團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集團面臨激烈競爭,集團的競爭對手可能比集團更快發現、開發或實現競爭藥物商業化或較集團更為成功。

•集團的成功部分取決於集團取得、維持、保護及捍衛知識產權的能力,此過程艱鉅且成本高昂,故集團未必能保證集團將能成功如此行事。

•集團已達成合作協議,並可能在未來組成或尋求合作或戰略聯盟,或訂立進一步許可安排,而集團可能無法實現上述聯盟或許可安排的收益。集團可能不時與合作伙伴發生糾紛,如集團與四川科倫的法律訴訟。

•集團將需要獲得額外融資為集團的營運提供資金,倘集團無法獲得該等融資,集團或無法完成主要候選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


八、近期發展


於2020年1月,集團的廣州商業化生產基地完成封頂,乃該設施工程進度中的重要里程碑。


於2020年1月,集團就一項於美國對2L/3L子宮頸癌患者進行的AK104 (PD-1/CTLA4)計劃註冊試驗整體研究設計獲得FDA書面同意,並有可能通過快速審批通道向FDA提交子宮頸癌NDA申請。


於2020年2月,集團的AK117(CD47)及AK120 (IL-4R)分別在澳洲獲得IND批准。


於2019年11月9日,集團在馬里蘭州國家海港舉辦的腫瘤免疫治療學會第34屆年會(免疫腫瘤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之一)上展示了AK104 (PD-1/CTLA4)對晚期實體瘤患者的Ia期研究成果。該大會上展示的成果表明AK104對多種腫瘤類型有顯著抗癌活性。


於2019年9月29日,集團在於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2019年年會上通過海報展示方式展示了AK104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mXELOX)作為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結合(GEJ)食道癌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的Ib/II期研究成果。


於2019年9月21日,集團在於中國廈門舉辦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第22屆學術年會上通過口頭展示方式展示了同一項研究的成果。


於2019年9月,集團在2019年1月招募首名患者並獲CDE授予關鍵性試驗地位後,完成II期註冊試驗的患者招募,以評估penpulimab(AK105) (PD-1)用於治療3L複發性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療效。集團預計約在2020年中向NMPA提交NDA申請。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集團已基本完成II期註冊試驗的患者招募,以評估penpulimab (AK105) (PD-1)在中國用於治療3L鼻咽癌(NPC)的療效。集團在2020年下半年向NMPA提交NDA申請。


於2019年10月,集團已在澳洲就AK112(PD-1/VEGF)用於治療實體瘤招募全球I期臨床試驗的首名患者。


於2019年10月,集團已自FDA取得IND批准,以評估AK101 (IL-12/IL-23)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的療效。


集團的虧損淨額由2018年的人民幣154.4百萬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346.5百萬元,主要由於研發開支自2018年至2019年增加人民幣147.3百萬元及於2019年向投資者發行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人民幣97.4百萬元。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將在[ 編纂 ]後自動轉換為股份,屆時集團預計將其記錄為權益,並預期不會在集團的綜合損益表中確認任何進一步的虧損或收益。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就集團收到的有關候選藥物的監管批准而言,並無發生重大不利變動。隨著集團繼續推進開發管道並擴大集團的臨床開發計劃,集團預計將產生更多的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這將導致集團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總虧損增加。


於2020年3月,集團與交通銀行訂立一年期貸款融通,其按年利率4.35%計息,並給予集團最高人民幣42.5百萬元的信貸額度。貸款以結構性存款作抵押。截至本文件日期,該貸款融通的信額度已全數提取,而該貸款融通的未償還本金餘額為人民幣42.5百萬元。於2020年3月,集團向廣州高新區投資借入人民幣11.0百萬元的可轉換貸款。董事確認,除上文所述及下文所述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外,自2019年12月31日(即本文件「附錄一-會計師報告」所載的綜合財務報表日期)以來及直至本文件日期,集團的財務、營運或貿易狀況或前景概無重大不利變動。


全網同名,認準“六爺盤股”。

#港股 #港股打新 #新股 #打新 #投資 #賺錢 #理財 #乾貨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本文所包含的意見,預測及其他資料均為本人相信為準確的來源蒐集。以上分析,僅代表本人觀點和操作,新股申購截止前可能撤單,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但本人對任何因依賴或參考有關內容所導致的損失,概不負責。本人可能持有所述公司股票,認股證,期權或第三者所發行與所述公司有關的衍生金融工具等。本文並不存有招攬任何證券買賣的企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