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回首故鄉遙遠擡頭前路依舊茫然。

《闖關東》是一部拍攝很成功的電視劇,很多場面激動人心,劇情曲折很有吸引力,觀眾的心情隨著朱開山一家的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挫折而焦慮,為他們的成功而歡呼。透過電視劇體現了中華的民族精神,也體現了山東人忠誠俠義的性格特徵。主角配角演技都在線。闖關東的歷史古已有之,農民破釜沉舟拖家帶口去東北的苦寒之地打拼,只是為了搏一個豐衣足食的好生活。本劇細緻真實的描寫了朱開山一家的奮鬥史和他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喜歡格格,一個敢愛敢恨開朗積極的性情女子;心疼秀兒,揹負了太多不幸,命運對她不公......東北林業 土特產業 金礦 農業 在朱家人30年的闖關東故事中都得到了縮影性的展現。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旅順大屠殺開篇-1931年九一八事件東北淪陷結束。1894年 淘金 務農把山東的刺繡 打滷麵 短犁播種器等文化帶入東北。1921年 全家來到哈爾濱開山東飯館 跟熱河人競爭憑藉好鑽研精神和包容 不怕輸的性格。

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回首故鄉遙遠抬頭前路依舊茫然。

全劇富有民族精神,朱家的爹和娘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父母形象。父親智慧沉穩偉岸剛毅,大山般支撐著全家,母親聰慧勇敢慈愛寬容,大地般關懷著所有人。角色鮮活,各有性格,傳奇大戲,精彩絕倫。所謂闖關東,百度了定義是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當這句話映射到一家人身上,就是一輩子的風風雨雨。拍的太好了,這樣有理有據、踏踏實實的電視劇,現在怕是很難再看到了。李幼斌老師演繹的十分到位,描寫了一大家子的興衰存亡,從清末到抗日時期時間跨度也是相當大了。演啥像啥!這麼多集這麼多難題絆子,可是隻要有朱開山在,只要有老爹在,好像啥都不是問題,啥問題都能解決!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每個演員都演技爆炸。朱開山,傳武,鮮兒,震三江……全都是了不起的中華兒女!這種電視看的時候覺得人特別渺小,說沒就沒了,人也沒那麼自由,什麼都是別人安排的選擇。

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回首故鄉遙遠抬頭前路依舊茫然。

最喜歡大媳婦那文,真實不做作,其次是鮮兒,每一次選擇都讓我覺得敬佩,命運對她如此不公,她卻接受命運的同時,又不認命,小宋佳的氣質真的是沒第二個。老掌櫃在老金溝那段忒過癮,真可謂智勇雙全,後面退居二線也一直是全家的主心骨,文他媽身上有每個母親的影子,很多橋段都讓我想起我媽。這部劇,算相見恨晚嗎?還好沒錯過吧,那個年代的人和事 都是傳說 歲月悠長 一切都能耐著性子 時局動盪 好像都沒有時間變壞 好像連最壞的人都守承諾 知廉恥。前面老金溝、山場子、水場子等部分雖然精彩,但也不免要靠大量的巧合推動劇情,然而,這些不完美在“家”這個字前都讓人不忍苛責,“家園”二字是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終極信仰,是精氣神,是守護一切的勇氣,這或許是這部劇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每個人物形象都刻畫的十分飽滿,影片中演繹出的愛國精神與民族精神真的讓人十分感動。

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回首故鄉遙遠抬頭前路依舊茫然。

這是屬於中國人的草根精神,像野草一樣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算有再多的艱難,只要能喘氣,就要活得像人,吐口唾沫也得在地上釘個釘,非常質樸和大智慧。這部電視劇讓一個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聽到、看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色彩;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深切的回想,那是一種拼著命的活下去,用盡全力活得更好的意念在這些人的骨子裡。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回首故鄉遙遠抬頭前路依舊茫然。縱然只有倒下才是終點,我只有未來沒有從前。所有對家,對故土,對國家的懷念與深情全都在裡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