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1983年,程維出生在江西省上饒市的一個小鎮上,從小成績優異,夢想是考上清華北大,然後留在北京發展。後來,因為高考數學漏寫了卷子背面的三道大題,落榜清華北大,但是好在其他科目發揮正常,被北京化工大學錄取了。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北京化工大學

這所學校屬於211、985工程的重點大學,但是以程維的分數只能接受調劑,於是調到了他完全不喜歡的行政管理專業。大學四年裡,他跟普通大學生一樣上課、打遊戲、談戀愛、玩社團。

直到臨近畢業,程維開始找實習工作,神使鬼差地就進了保險行業。為了業績,他不得不發展身邊的好友、親戚都來購買保險,四處遭人白眼。程維覺得這份工作再做下去可能會失去所有的人緣,於是尋思著跳槽,就在網上看各種招聘啟事,最終敲定了一家條件滿意的,公司位於上海,崗位是“總經理助理”,工資待遇都非常吸引人。所以,程維決定南下求職。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到達目標公司的時候,程維才知道那是一家足療店。但是來都來了,工資待遇也跟網上敲定的差不多,先留下來工作後續再打算吧。於是,他順利成為這家足療店的行政助理,日常擔任打雜,日子簡單無壓力。

然而,程維的志向並不僅在於此,他堅信自己可以作出一番事業。於是2005年,加入了杭州的阿里巴巴公司,併成為一名銷售員。

阿里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

眾所周知,阿里是一家有夢想的公司。在濃厚氛圍的感染下,程維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但是尋找自我的過程總是艱難且漫長的,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先將眼前的事做好。

最初,他主要負責銷售互聯網產品,每天都在大量地拜訪顧客,鑽研客戶需求和產品賣點,學習同事的銷售技巧並舉一反三。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程維

2011年,由於業績突出,他成為阿里當時最年輕的區域經理。不久,程維又升職了,擔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

回到北京之後,他覺得目前的工作已經無法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於是萌發出創業的想法。可是進入什麼行業好呢?他沒有頭緒,所以不敢辭職。直到九個月後,才決定進入網約車市場。

創立滴滴打車,拿到天使投資

2012年的某一天,程維的舅舅從山西老家來北京玩,約好晚上7點一起吃飯。舅舅座標王府井,從五點半開始打車,等到八點半也沒等到車,索性讓程維直接去接他了。

這件事情就像一道閃電,一下觸到了程維的商業神經,他直覺這是一個機會。如果提供一個讓大家在高峰期也能打到車的服務,一定會有市場的。

第一次創業,忐忑的他決定尋求朋友們的意見,大家都說不靠譜,只有投資人王剛看好他,並給他投了70萬人民幣。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王剛

王剛的70萬,加上程維自己的10萬元,總共80萬,就是滴滴初期全部的啟動資金。

努力到無能為力,困難定會迎刃而解

滴滴的定位是一個互聯網打車平臺,這個平臺要做起來第一步就是要對接線下的司機,讓他們願意使用這個軟件來接單。

程維做互聯網行業有個弱勢,他不懂技術。所以滴滴打車的app最初是外包出去做的。萬萬沒想到外包的水那麼深,居然出現了層層轉包的情況。乙方拿到項目之後轉包給丙方,丙方又立馬轉包給丁方,乙丙兩方都從中賺差價,真正幹活的丁方收到的錢是最少的,可想而知做出來的app質量有多差了。

可為了推進工作進程,程維和他的同事們不得不硬著頭皮拿著這款app去線下和租車公司談合作。因為app質量問題,還談崩了幾家。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程維推廣滴滴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程維想辦法挖來百度的技術合夥人,才稍微改善了app的質量。

後來,終於有一家出租車公司願意給他們一個可以向司機推銷滴滴app的機會。但是一整天談下來根本沒有什麼人願意主動安裝,因為在那個年代,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司機擁有智能手機,而擁有智能手機的司機害怕被騙,願意安裝的也只是一小部分。程維每天賣力推銷也只能安裝7-8個,有時候安裝到12個都覺得是一個突破。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程維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app的質量升級,司機端就慢慢被突破了。

學習對手,打敗對手,脫穎而出

突破司機端之後,滴滴的創業重點轉移到市場。智能手機普及後,網約車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來,滴滴不是最有實力的。

有一個叫做“百米租車”的平臺,花重金給每位合作的司機車上都裝了平板電腦,方便他們接單。這給滴滴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程維開始思考:在資本力量不敵對手的時候如何以弱勝強?後來,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對手的平板電腦上安裝自己的app,就這樣百米花了重金,反倒便宜了滴滴。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還有一個平臺,叫“搖搖招車”。搖搖背後的資本很強大,不差錢地在電臺做了一段很長的廣告來介紹自己。滴滴的預算當然沒有那麼多,就緊接在搖搖廣告的後面也做了一則非常簡短的廣告,不介紹自己也不介紹業務,上來就報聯繫方式。這樣,硬生生地把搖搖的客戶收入囊中。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這些方法看似有點不體面,但是商業社會就是這麼殘酷,兵不厭詐,優勝劣汰。

這個時候,滴滴在業內已經小成氣候,但離巨頭還是遙遠的。

注入騰訊資本,成為行業巨頭

2013年3月,馬化騰到北京找程維吃飯,說要投資滴滴,願意只佔20%的股份,不要董事會的席位,甚至投票權也可以減半。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馬化騰

這讓程維很吃驚,市面上有三十多家同類公司,騰訊為什麼偏偏看好滴滴?

程維很謹慎,自己和投資人王剛都是從阿里出來的,並且和阿里管理層的私交都不錯。而阿里和騰訊素來有多方面的競爭關係,接受了騰訊的投資,總覺得不太對。

但騰訊的條件實在太誘人了,程維終於想通,商業社會只求共贏,哪有那麼多派系之分?於是,一個月後便接受了騰訊1500萬美元的投資。

2014年初,微信支付想和支付寶競爭支付市場,所以找到滴滴敲定了一個合作方案:給滴滴打車用戶進行補貼,用戶只要使用微信支付打車就補貼10元,這些錢由騰訊來出。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馬化騰

活動一開始就吸引大眾奔走相告:出門打車只要用微信支付就能抵十元。一時間,全國掀起一股打車熱潮,簡直是三方共贏的場面——滴滴通過這次活動開拓了市場;用戶通過這次活動省下了十元;微信支付每花十元就能綁定一個用戶。

活動上線半天,就燒了1500萬。程維內心是有點慌的,但是馬化騰見過大場面,堅持繼續燒錢,補貼一個星期之後,滴滴和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快的打車”的市場佔有比掰到了9:1,佔有絕對市場。微信支付也建立了一種新的用戶習慣。

這時候,快的找到阿里,想以同樣的方法把失去的市場爭奪回來。阿里欣然同意,並加入戰局。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馬雲

於是這場商戰由“滴滴vs快的”,升級為“騰訊vs阿里”。雙方不斷燒錢,騰訊和阿里總共投了24億,誰先停止補貼誰就前功盡棄,戰局一度陷入白熱化。

後來,為了避免雙方無意義的損失,在多方大佬的撮合之下,雙方均停止補貼並進行協商,協商結果是將快的併入滴滴。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快的併入滴滴

程維這一戰又打贏了。

巧用孫子兵法,以弱勝強,收購Uber

滴滴打敗了快的之後,程維以為可以穩坐國內巨頭的寶座了。誰能想到內憂剛除,又添外患。美國的Uber公司以非常高的姿態表示要收購滴滴,當時Uber的估值是420億美元,十倍於滴滴,程維當然不肯。於是Uber有樣學樣打起了補貼戰,日燒千萬。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

程維尋思著老是燒錢肯定燒不過人家,便想起了孫子兵法中的兩招:圍魏救趙和合縱連橫。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既然Uber的創始人都親自來到中國督戰了,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那不如在它後院搞點動作,亂它陣腳。於是,程維跑去美國,入股了Uber最大的對手Lyft。

接著又去印尼、巴西、東南亞等地把市面上的網約車公司都投資了一遍。這樣,相當於這些公司都跟滴滴結盟一致對抗Uber了。

不是我吹牛,中國人在戰略智慧上從來就沒有輸過。最終結果是Uber在中國市場燒掉了20億美金,不僅沒把滴滴乾掉,還被滴滴收購了。

他在阿里打工8年,辭職創業,4年賺120億,全因精通孫子兵法

左:滴滴;右:Uber

滴滴從創立到現在才短短七年,已經有了這般成長,程維本人也從一個普通銷售變成行業巨頭,早在2016年,胡潤IT富豪榜發佈時,程維就以120億元排名第28,他的逆襲之路大致如上。

有人說,程維要不是精通孫子兵法,早就沒有今天了,你也這樣覺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