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學習中華文化的(85)——“吃虧是福”


《道德經》22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昨天就“曲則全”作了簡單的分享,今天就“少則得”談一點感悟。我是在與朋友的一次交流中真正體悟到“吃虧是福”的,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少賺就是多得。

關於“少則得”中所包含的大道,在《道德經》81章為此中作了詳細的註解。“聖人不積,既已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為:聖人是沒有私心的,他不會偷偷私藏錢財,為別人越付出,自己就越充足;給別人的越多,自己獲得的就越多。總而言之,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的,為別人奉獻的越多,自己獲得的就越多。

奉獻即是道,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個世界已經公平到不要再公平了,你不爭,老天都會給你爭。百術不如一誠,假如你對待客戶及他人的擁有一份真誠,只是想著如何對客戶好,而不是想著如何多賺客戶的錢,你的至真至誠,定能感天動地,所向披靡。表面上是少賺了很多,那你已經擁有了一群忠誠的客戶。不是把“以客戶為中心”當作口號,而是要去行動,一次雪中送炭超過十次錦上添花,心靈越純粹,就越能發現客戶的內心渴望,直達客戶內心,從而贏得未來。

我一直比較尊敬的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先生說,“我捐了100多億,還有100多億。”更讓我深感敬佩的是他的格局和境界,他說,“福耀,是中國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尤其他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有責任擔當的。他說:“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做到這三點,才能無愧於企業家的稱號。”

有些人總是不明白吃虧是福的大道,總是不願吃一點虧,其實如果你的生命過得還不太盡如意或者不太舒展,有一個指標可供參考,那就是因為你吃的虧太少了。

上天從來不會虧待一個願意吃虧的人。


遠東電纜沈忠明 2020年2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