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 像極了《東方之珠》的變遷

《哪吒》這部動畫片拍的不錯,確實很燃。可以說是繼《大聖歸來》之後,又一部國漫電影的上乘之作。《哪吒》裡面最高潮便是哪吒自信地喊道“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來決定”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看哭了,有不屈服命運詛咒的桀驁,有為敖丙注入強心劑的堅定,有傲視天下的自信。可以說,《哪吒》這部電影像極了《東方之珠》的前世今生。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 像極了《東方之珠》的變遷

國慶節期間,《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的各類受歡迎程度投票和影評反饋,《迴歸》都是位居前三位的上乘之作。《迴歸》這部短片的成功和選對了歌曲有必然的關係,從前期的宣傳上,秒針的滴答響,到零點禮花通《東方之珠》齊響,聽到以後鼻子很酸,催人淚下。以至於,很多網友說,短片大獲成功有一半歸功於《東方之珠》。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 像極了《東方之珠》的變遷

可這首東方之珠的前世今生和動畫片哪吒,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最早是1981年版本“新的迫害,新的引誘,有正有邪何處是岸,島中路本多康莊。”就像是動畫片裡的小哪吒一樣,本領一直在增強,也不知道自己是正是邪,可沒有認同感。

看了一看,東方之珠最早這一版,很有當年香港的特色,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生氣勃勃地創造著財富的神話。有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氣概,可是自己的一身本事,也詰問自己的心靈,有正有邪的路該怎麼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採訪《迴歸》的主演影后惠英紅時,她說的那樣,不知道自己在那個時代是什麼人,反正不是英國人,直到1997年7月1日迴歸,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說自己是中國人了。

這就是60年代末之後經濟騰飛的香港,人們能吃苦,肯努力,儘管在身份問題上還是懵懂疑問,索性就把這個爭議擱置下來,一心的繼續向前,香港經濟高速發展。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典型的快節奏、高效率社會里,人們的精神昂揚,大家像在競賽一樣,沒有人願意掉隊,創造了香港奇蹟。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 像極了《東方之珠》的變遷

到了80年代,特別是1984年中英聯合公報確定了迴歸的時間表,迴歸祖國的時間日益接近。這階段就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命不凡一樣,我就是我,不依靠誰,我也是成功的。

時代不同,曲調也不一樣。1986年版換成了羅大佑作曲版,歌詞還是81年原版作詞人,這歌詞也應運改變。“回望過去,滄桑百年。有過幾多,悽風苦雨天。東方之珠,熬過鍛鍊,熬過苦困,遍歷多少變遷。“這就好像年終總結大會一樣,回顧過往取得的成績,發展成果來之不易,大家再接再厲。再繼往開來,“無盡的勇氣無窮的鬥志永存不變,繁榮共創,刻苦永不倦,龍裔的貢獻能傳得更遠光輝一片。”龍裔,還是可以擴展解釋的詞,龍裔既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又顯示出時隔久遠,在現實中身份認同上有些模糊。就像回答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詞作者知道香港到哪裡去,就是向前發展,經濟上更加輝煌。也知道香港從哪裡來,就是很寬泛地知道自己是龍的傳人。可就是不知道現在自己是誰?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誰,反正不是英國人。

1984年以後,香港出現了移民潮,在這裡定居的英國人大規模地回到英國,留下的人更加純粹,可以說是認同國家和民族的。這段時間,愛國香港企業家將自己的產業陸續轉到蒸蒸日上的大陸來。如霍英東,鄭裕彤,曾憲梓,邵逸夫等等,在大陸開始商業活動和慈善行為,祖國的溫暖,讓他們找到歸屬感。這一階段,就如動畫片裡陳塘關大水,哪吒知道父親李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良苦用心以後,自己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一家人一樣。

香港人對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認同感日趨強烈,1991年羅大佑將86版《東方之珠》重新填詞。開頭“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可以說是追根溯源,也可以說是正本清源,香江就是香港,無論是河還是人,都是來自祖國大陸。這個視角也好,完全是大陸的視角,具體的說就像是在深圳順著河到香港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說的好像多年相隔未見,還一直記憶著年輕時候模樣。如鄧小平同志活著的願望,就是等到收復香港以後,可以在香港看一看,望一望。月兒彎彎入海港,看到的就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的一派繁榮景象。“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換的諾言“。守著的諾言,是永遠都屬於中國的這個諾言。“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最後的興,完全是感情宣洩的奔薄而出。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香港只是大陸的一隅。可從歷史角度上看,香港卻是中國自1840年近代史以來受到外侮的代名詞。迴歸作為失而復得,不只是香港單方面對迴歸的認同,還渴望著祖國不因為香港長期被英國殖民統治而存在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陌生、奇怪,望各方面得到來自祖國的認同。

“東方之珠擁抱著我,讓我溫暖你那蒼涼的胸膛”,以前寫的香港都是集中於自強不息,實際上東方之珠還是有蒼涼的胸膛,需要溫暖。香港作為東方之珠迴歸以後,也確實收到了這樣的溫暖。以舉世繁華之尊貴,迴歸以後就遇到經濟危機,內地在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和嫩江崩堤的艱難情況下,仍成為香港的堅強後盾,朱總理更是堅決表態“中央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香港依託祖國的支持,順利度過了危機,也依託內地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金融業和服務業上取得輝煌的成績,成為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