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在線新經濟”的三點解讀

東方快評丨“在線新經濟”的三點解讀

  昨天,上海“在線新經濟”的三年行動方案問世。《行動方案》首次對“在線新經濟”概念做出定義,即指藉助人工智能(AI)、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

  近年來,一些上海本土的網購平臺風生水起:叮咚買菜“宅家悶”呼喚電商,新客戶增達75%;拼多多創新業態,“農貨產銷對接”;“市縣長直播”活動激活長三角產業帶;餓了麼全網350萬家商家成“鎮店之寶”,走街串巷的“無接觸配送”騎手啟動著消費活力;嗶哩嗶哩、盒馬生鮮等也逆勢飛揚,不斷刷新營業額;“雲打卡”、“雲簽約”、“金山辦公”的遠程辦公樣式,催生互聯網產業的新風口……

  凡此種種,媒體報道和評論將之稱為“在線新經濟”的崛起,給予好評。現上海有推出三年行動方案。筆者試圖再做一點解讀,以求教讀者。

  解析之一,“在線新經濟”是“供給側改革”在特殊時期被踐行和實施的優良表現。

  眾所周知,市場主要由“需求”和“供給”一對矛盾構成,一般而言,“需求”是啟動面、主動面,有“需求”,才會有“供給”,“供給”滿足“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需求經濟”。經濟學史記載,19世紀初的薩伊說過“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但遭到不少同行的質疑和詬病。上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理論家針對解決該國的“經濟滯漲”,提出“回到薩伊”,時任美總統里根採納了建議,以降低企業稅負,實踐過一段“供給方”的主動作為。我國高層對“供給側”深入解析和實施,很為深入全面。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第十一次中央財經小組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改革問題,分析經濟下滑、產能過剩、資金脫實向虛、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問題,一些人寄希望在需求側加大刺激,提出要改變判斷,用供給側改革思路作為新的良方。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了供給側改革的全面闡述,並作戰略性全鏈條部署,形成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月18日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253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因阻隔病源須阻隔人際交往,“無接觸式”經濟活動,逼使“供給方”創新和設計更靈活的運作方式,“供給方”的主動面更凸顯出來了。供給側改革包括供給產品優化、供給業態創新、供給結構改善。我想,“在線新經濟”主要在供給業態的優化上下了功夫,當然也依託生產方產品的優良,同時也會對供給結構改善有利。

  再從另一個視角解析,市場經濟核心規律須遵循價值規律。市場經濟由“看不見的手”操控,而政府是“守夜人”,須在市場經濟那個“看不見的手”的“盲區”,實施“干預”,被稱為“看得見的手”。我以為,重視“供給側”視角,市場的“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手”的協調,不僅是“政府出手”,還包括市場主體出手。千百萬個企業就是主體,這是強有力的“看得見的手”。大家動腦筋,就有解題的方法。“拼多多們”的“拼一記”就是創新,就是“出手”,是很好的例證。

  解析之二,“在線新經濟”是做強產業鏈重要環節和要素的優良表現。

  “微笑曲線”是經濟學界一個形象的說法,具有較大的共識度,簡言之,產業鏈有七個環節組成,即“6+1”結構,按照產業運行的程序,大體形成:研發、設計、標準、製造、品牌、銷售、服務的“七個環節”。“製造”處於中心環節,一般認為,“製造”環節產生的利潤較低、較薄,而產生利潤較大的則在“它”前後的各三個環節中。倘若將“七個環節”比作一張人臉的“嘴”,“六個環節”加力,就“微笑”了。當然,這七個環節並不完全割裂,各個環節都有“研發、設計、標準、品牌、服務”,由此“七環節”也可稱為要素。我想,特殊時期,就要在“六個環節”加力、發力。以上所例舉的網購平臺的逆勢飛揚,主要在銷售環節的加力。這個環節主要是對客戶的爭取,形成各個網購平臺的巨大銷售網絡,餓了麼擁有350萬戶商家,就有企業的“底氣”了。馬克思說,商品在市場上的實現,要經歷“驚險的一跳”。拼多多對山西果品的直銷,很為成功,也是通過他們的銷售網絡,使得遠方的果農們“實現了‘驚險的一跳’”。這個環節的創新設計,形成品牌,同時加大了“售後服務”,就加重了產業鏈各要素的分量,塑造著企業的靚麗形象。

  解析之三,“在線新經濟”不僅是經濟,作為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在線”的方式,更具有其廣泛性,遠程問診、遠程醫療、遠程授課,都如雨後春筍,在不斷拔節,給了抗疫過程中人們、社會生活需求的滿足和便利。(作者:周錦尉)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