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四集中”兜底保障脫貧 提高脫貧攻堅成果

【中原經濟網訊】 “這裡的護理人員待我像親人一樣,感覺很幸福,感謝黨的好政策!”4月7日,記者在鄧州市樂濟養老康復中心走訪時,集中託養人田付蘭激動地說。

今年69歲的田付蘭是該市腰店鄉人,身患肌骨瘤病癱瘓8年,之前全靠70多歲身體不好的老伴照顧,家庭無固定收入,享受農村一類低保,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田付蘭生活的改觀,是鄧州市許多特殊困難群眾享受“四集中”兜底保障好政策的一個縮影。

精準發力 織密兜底保障“一張網”

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道防線,織牢兜底保障網,才能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日前,鄧州市緊盯剩餘貧困人口全面高質量脫貧目標,聚焦聚力,超前謀劃,澄清底子,壓實責任,穩步推進“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有序開展。

鄧州市剩餘貧困人口3146戶8353人,其中80%因病因殘致貧。為此,鄧州市決定開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四集中”,即80歲以上高齡獨居特困老人入住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無自理能力的重度殘疾人入住社會福利機構集中託養;無直系親屬贍養人員入住村級幸福大院集中託管;重度精神病患者、無自理能力的重病患者,採取醫養結合方式集中康復。

經過排查,鄧州市符合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對象有3614人。“5月下旬前,對符合‘四集中’兜底保障對象全部完成集中供託養,確保不落一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鄧州市委書記金浩語氣堅定。

春節前,該市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專班,下沉到各鄉鎮(街區)敬老院、衛生院、養老院等,聽取民意,彙集眾智,專題研究部署。

同時,帶領各鄉鎮黨委書記在趙集鎮召開全市“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現場會,推廣趙集鎮“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中的典型做法,組織鄉鎮辦到汲灘鎮現場學習幸福院集中託管工作的典型做法。

此外,該市“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專班奔赴方城、內鄉、鎮平等實地學習取經,結合鄧州工作實際,制定了《鄧州市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實施辦法》,建立以該市民政局、殘聯、衛健委、財政局、扶貧辦等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分工合作,各盡其責,綜合聯動。並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電臺、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使“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格局。

形成合力 下好兜底保障“一盤棋”

要讓兜底保障切實發揮作用,為真正困難的群眾撐起“保障傘”,就必須做到精準精細。鄧州市主抓民政工作的副市長屈雲霞介紹,疫情防控期間,圍繞“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利用視頻會議、微信工作群、釘釘辦公等多種形式,組織對脫貧責任組、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村“兩委”幹部的“五支隊伍”萬餘人進行了培訓。

3月1日起,組織“五支隊伍”下沉基層一線,按照鄧州市“四集中”“三類人員”情況統計表逐戶走訪,精準認定。目前,鄧州市80歲以上建檔立卡特困人員、重度精神病患者等3614餘人,有入住意願的518餘人。鄧州市民政、衛健委、殘聯等相關行業部門對敬老院、民辦養老機構、村幸福大院、精神病醫院等機構排查,投資2287萬元對該市24所鄉鎮敬老院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鄧州市養老院、敬老院等場所的護理人員,優先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擇,並進行護理專業培訓,持證上崗。目前,鄧州市敬老院、社會福利機構、村級幸福院等已聘用護理人員576人。

鄧州市樂濟養老康復中心從選址到籌建,再到運營,離不開鄧州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幫助。“‘四集中’兜底保障對象的入住,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特殊貧困群體的關愛和承諾。我們堅決落實“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檔次,讓入住對象生活舒心、快樂。”鄧州市樂濟養老康復中心負責人符天義說。

據公寓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寓以重度殘疾人、重度智力障礙集中託養的民辦養老機構,承擔著該市孟樓、林扒、陶營等7個鄉鎮可滿足235人入住需求。目前,公寓二期正在建設中,現正在鋪設水電等,建成後可滿足更多的入住需求。

“住到這裡就是好,護理人員十分細心,老人送到這裡我們放心。”在該市高集鎮中頂平安苑老年公寓,該鎮趙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呂克芝的女兒趙金麗高興地說。

傾盡全力 凝聚兜底保障“一條心”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4月8日,在鄧州市汲灘鎮魏寺村幸福家園內,65歲的魏老先生正展示他的歌聲,圍坐著的十幾位老人,興高采烈地向記者介紹起他們豐富愉悅的晚年生活。

“各種文體活動,讓老人活躍起來,讓他們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溫暖。”汲灘鎮魏莊村黨支部書記魏厚德說。

同樣,在該市夏集鎮敬老院,鬱鬱蔥蔥的常青樹環繞著一個健身廣場,廣場上設置了多種健身器材,還配以休息長凳。房間寬敞明亮,配置了全失能特困人員專用床、煙霧感應器和呼叫器,內設衛生間,坐便器、電熱水器等設備齊全,全失能特困人員住著既舒適又安全。

67歲的五保老人王本年兩眼笑得眯成一條縫:“每逢有人過生日,敬老院都會為我們煮雞蛋、包餃子,一起改善生活慶祝。在閒暇時三五個人聚在一起下下棋,聽聽戲,也有看書讀報的,這裡的生活有滋有味。”

夏集鎮敬老院院長全定浩介紹:“通過活動,每人都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找到歸屬感,彼此間的交流、感情不斷加深,老人才會發自內心地認為‘這裡是自個兒的家’。”

鄧州市主抓扶貧工作的政法委書記繩應勇介紹,鄧州市引入競爭機制,在鄉鎮敬老院之間開展“五星級”評比競賽,允許鄉鎮敬老院採取“公建民營”的形式,充分開發床位利用率。在民辦養老院之間,開展“創三優”活動,建立由入住人自行選擇養老院機制,讓政府購買的服務越來越優質,強化責任意識,確保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有序高效開展。(馬文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