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餐飲協會“討伐”美團 線上下關係緣何惡化

平臺和商家之間的佣金平衡被疫情打破,無法靠外賣維持日常經營的餐飲商家,紛紛要求美團和餓了麼降低佣金,要求美團放開獨家條款限制的呼聲也不斷強烈

廣東餐飲協會“討伐”美團 線上下關係緣何惡化

外賣是疫情期間餐飲商家的救星嗎?在餐飲商家看來並非如此。4月10日,廣東餐飲行業聯合發起迄今為止對美團最大規模的“討伐“,要求美團降低佣金,並解除和商家的獨家條款、允許商家多平臺接單。

  廣東餐飲協會稱近期陸續收到幾百家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各類投訴,曾於3月10日提出交涉無果,本次交涉再次向美團提出上述兩點要求。

  廣東的餐飲行業歷來是全國餐飲行業風向標,餐廳多、競爭激烈。據2019年12月美團發佈的《中國外賣產業調查研究報告》報告,廣東省是國內外賣消費第一大省,且領先優勢明顯。

  這不是外賣平臺第一次收到餐飲行業的聯合“聲討”:2月18日,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1987家企業聯合發出公函,呼籲美團點評、餓了麼等平臺公司減免佣金。此後,河北、雲南、山東等多省餐飲協會也陸續發聲,要求外賣平臺降佣金並提供扶持措施。

  廣東餐飲協會指出,美團高佣金和和獨家條款此前已存在,廣大餐飲企業一直以來對此並未十分在意,直至疫情期間,美團外賣仍未有實質性改變,餐飲企業的不滿甚至憤怒情緒由此而生。

  餐飲行業在新冠疫情中遭嚴重打擊,需求全面萎縮,僅有少量來自外賣訂單。北京花家怡園創始人告訴財新記者3月18日開始恢復堂食,做外賣也比以前差了三分之二。樂凱撒CEO陳寧則稱,疫情期間整體營業額下降7成,其中門店最高時下降九成,外賣最高也下降了一半。陳寧判斷,因疫情好轉帶來的這波反彈已經到了高點,但如果未來疫情反覆:“可能四五六月還會很難過”。

  餐飲行業整體過冬,希望外賣平臺“同甘共苦”從呼籲逐步變為聲討。

高佣金之困

  美團和餓了麼都針對中小商家和品牌商家採取不同的抽傭策略。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高佣金的主要是對外賣平臺流量依賴比較大的中小商家,抽點在20%以上有的甚至高於25%。擁有門店流量的品牌商家對外賣平臺的議價能力稍強,佣金多數低於18%,有些還延續幾年前的佣金水平。

  美團疫情期間開闢的“商家入駐綠色通道”宣傳手冊中,資費查詢顯示各地佣金費率有較大區別。財新記者整理發現,對外賣平臺發起聯名抗議的省份,除了是外賣大省,同樣也是佣金水平整體較高的省份。外賣消費排名靠的省份中,山東、四川、河南、廣東、江蘇等省份整體佣金水平較高。其中在平臺配送模式下,廣東中山市佣金3%-28%,洛陽和連雲港3%-30%,四川樂山、自貢的抽傭高達18%-35%。

  “2019年我們的佣金漲幅比較大,隨著平臺流量越來越大,企業對平臺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平臺對於佣金的漲幅還是比較強勢的”,一位大型連鎖餐飲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他指出,在美團上調佣金後沒幾日,餓了麼也隨即上調了佣金,兩家平臺佣金水平相近。

  3月30日美團發佈2019年財報,全年盈利22億元。過去三年,美團外賣業務的變現率(收入/交易額)從8%上漲到14%,毛利從8.1%提升到18.7%,毛利率上升一方面來自廣告營銷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佣金收入增多。

  外賣佣金收入的增加的同時,騎手費用同比增加,目前已佔據外賣佣金收入的8成。2019年美團外賣全年佣金收入為496.5億,同期補貼騎手約410億。

  高佣金很多時候也伴隨排他性獨家協議。所謂排他性獨家協議是指如果商家想要多平臺上線,就需要承擔更高的佣金,違反獨家協議則可能面臨下架。

  過去兩年,外賣平臺對獨家商戶的爭奪從未停止。在不同區域市場,佔據市場優勢的互聯網平臺常使用獨家策略來鞏固市場份額。一位北京地區的餓了麼代理商告訴財新記者,如果在一個城市的市場份額佔明顯優勢,餓了麼就會採取獨家策略。

  作為多邊撮合交易平臺,外賣平臺上的參與方主要為商戶、騎手和用戶。早期為了擴大市場,外賣平臺對三方同時補貼。外賣平臺陸續整合僅剩美團和阿里餓了麼兩家競爭後,兩家均採取了向商家收費的盈利模式,此外補貼騎手和用戶以鞏固“網絡效應”。市佔率更低的餓了麼主動給商家更多優惠和更低佣金。

  面對餓了麼競爭,美團在變現和穩固市佔率上艱難平衡。

  突來的疫情打斷了美團的盈利計劃。美團CFO陳少暉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疫情下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和新業務均面臨巨大挑戰,預計一季度收入將錄得同比負增長及經營虧損。如疫情持續,未來幾個季度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商家不高興,平臺也不舒服,問題出在哪裡?”餓了麼總裁王磊在2019年底的一次公開發言,顯示出正面臨與美團類似的困境。據他介紹,過去一段時間外賣行業增速在整體下滑,從2018年上半年90%的增速降到了今年的30%左右,團購已經數年不增長,“整個行業的紅利在逐步消減”。

  目前,美團佣金方面則退還部分佣金到商家的美團營銷專用賬戶。餓了麼則稱佣金將比行業低1%-3%。在兩平臺都上線的品牌連鎖商戶指出目前均未獲得實質性佣金減免:“需要反覆跟平臺方溝通,談下來並不容易”。

“二選一”的壟斷爭議

  佣金減免沒有落地,美團也未對“解除獨家條款”的呼聲作出回應,

  外賣代運營公司“外賣玩家”CEO於韜告訴財新記者,佣金過高和“逼獨”的問題往往出現在代理商城市:“代理商合約期只有一兩年,前期的推廣成本和騎手工資都需要代理商承擔,為了不給他人做嫁衣,代理商城市往往會設更高的佣金,不惜殺雞取卵”。

  平臺訂單下滑,餐飲商家希望平臺能放開限制,允許多平臺接單:“若多一家外賣平臺幫助餐飲企業推廣外賣,則餐飲企業將會多一條活路“,廣東餐飲行業的聯合交涉函寫到。

  如兩次交涉均未果,廣東餐飲行業表示不排除走法律渠道維護權益:“疫情之下,美團依舊強勢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這既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關於禁止排除競爭的相關規定、以及4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關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4月5日的公告中,要求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妨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壟斷行為,加大對有利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指導政策制定機關科學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對排除和限制市場競爭不嚴重,且有助於實現扶貧開發、救災救助等社會保障目的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政策措施,應明確實施期限。

  此前已有美團代理商受到反壟斷處罰,但目前尚沒有對美團的直接處罰。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2019年3月20日,因涉嫌誤導、欺騙,強迫用戶修改、關閉、卸載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美團外賣在當地的代理商強迫商家“二選一”當事人進行處罰,罰金高達25萬元罰款,並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2019年6月,黔南州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顯示,美團當地代理商因利用技術手段對商戶交易行為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而被立案調查,最終作出10萬元的行政處罰,並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表示,判斷美團的行為是否構成壟斷,必須經過充分的事實調查:“獨家條款原則上是商戶經營自主權的體現,法律也是默認允許,但對於獨家條款是否觸犯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需要經過相應認定程序並進行競爭效果評估”。

  她強調,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執法門檻非常高,週期也很長,寄希望於反壟斷法維護疫情期間的商戶權益存在困難。

  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也認為,從反壟斷法的角度判定平臺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存在困難,需要經過複雜的事實認定:“我們日常生活中討論的壟斷和反壟斷法規定的壟斷,有一定差距。

  劉曉春指出,疫情加劇中小商家經營困難,他們也是復工的主要承擔者,從基本價值判斷上應當扶持中小企業。“外賣平臺主要從事撮合交易、是提供交易信息的中介,但平臺也通過控制排名等方式對平臺上的曝光度和用戶行為引導,扮演著協調者和控制著的角色,因此平臺地位相對強勢”。

  她認為,從解決問題的思路出發,更有建設性的做法還是平臺和商戶坐下來談一談,有必要的時候政府出面進行調停。

  許可則建議商家可以跳出反壟斷法的框架尋找法律支持,因為疫情,原本商家和平臺之間達成佣金的環境發生了改變。他建議商家根據不可抗力條款和情勢變更,與平臺重新商議佣金和相關優惠條款,從這個角度餐飲商家的訴求相對容易得到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