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世界的門

(關注公眾號:塵世一顆星,更多精彩分享等你來感受)

推開世界的門


推開世界的門

世界這道大門,在你咕咕墜地,睜開眼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踏入了。

生命中的每一次成長,每一個特別的瞬間都值得紀念,這些有意義的每個的第1次,在紀錄片《人生第1次》中給我們進行了展示。

出生、上學、上班、買房、結婚、生病、養老。。。無數個第1次勾勒出了人生的輪廓,從出生嬰兒到風燭殘年,生命是個輪迴,也是個圓,在週而復始中生生不息。

這部紀錄片是由《人間世》的團隊拍攝,依舊是關於人生的探討,但相比前者的深刻與沉重,《人生第1次》顯得更加溫情和細膩。一生很長,每個第1次都那麼值得紀念,那麼刻骨銘心。

一直特別喜歡看紀錄片,原因也在於它能帶給人太多的啟發。第4集一句旁白: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氣。這或許就是對勇氣最好的闡述。人生每一步難道不是需要豁出一切的勇氣嗎?

這部紀錄片目前已更新到第6集,推薦給大家,豆瓣評分9.2。一起感受生命,生活和人生。

春去春回來,花謝花會再開。

又過了幾天疫情下的宅家生活,延期開學自主學習第二階段也正式開啟。比上一階段忙了許多,要進行打卡,直播,總結,開會等。為開學提前做準備吧。畢竟太鬆懈的日子,真的會讓人失去了奮鬥的狀態。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

我是一個習慣性捕捉生活瞬間的人。

那些讓我哭讓我笑的,都讓我記憶深刻。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些美好的瞬間感受完,如果你不及時記錄下來,很可能隨著時間也就徹底被遺忘了。最近和朋友聊起我寫公號的動力,其實也是為了記錄生活。不希望在我中年甚至老年以後,回過頭來看自己的人生路沒有半點回憶,那是很遺憾的。我也希望能夠記錄這一路走來的一切,等著未來去感受那曾經的美好。


前幾日讀朱永新教授的《未來教育》一書,書中教授提到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所取代。他也提到我們現在的交通方式,通信方式,生活方式都和200年前的相比有了巨大的進步,唯獨教育教育形式和200年前的一樣,就是在教室當中,一人講臺授,學生臺下聽。

書中他提到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把所有遊戲和學習放在童年,所有工作塞進中年,所有遺憾留給老年,這是極端錯誤和非常武斷的做法。

我完全同意這個說法,我也主張未來20多歲最美好的年齡,應該進入社會進行創造和體驗。

同時,學校應該把人類那些最美好的東西,藝術,詩歌,戲劇彙集到一起,讓學生早日和他們相遇,而不是設計那些具體的課程讓學生去學。作為一個老師,一個教育者,這本書真的給我太多的啟發和感受,我也相信書中所說的一切能夠在未來一一實現。

實體教室不再是教育的必需品,未來開放自由的學習系統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終身學習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社會趨勢。讓我們一起去期待未來那符合所有人想象中的教育吧。

看了邱晨事件始末,以及全網對奇葩說辯手們的起底,很心痛也很心寒。坦白說,之前我對這個節目還是很有好感的,節目當中那些新穎的觀點,開放的思想以及讓人碰撞的辯論現場,真的每次看都熱血沸騰。但這些優秀的辯手私下裡卻是這樣的模樣,讓人無比心寒。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大是大非面前,永遠都不要挑戰國人的底線。

最後還有一條最重要的。

  • 春天已經來了,我們都要好好的,等滿世界都綠起來的時候,一起去感受這世界的美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