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說圓覺經之八

辯音菩薩問佛,一切菩薩有哪些修行方式?

佛說,如來圓覺清淨,本來沒有修行者和修行。一切菩薩和眾生都是以幻修幻,這樣就有了修行方式的差別。可以一直修止法門、修觀法門、修禪法門直至開悟,也可以先修止法門,再修觀法門,直至開悟。

這樣不同的組合方式,一共是二十五種,如來把它們稱之為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原文講的很清楚,就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

菩薩和眾生隨順勤修行,一定能證得涅槃。

原文如下: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今悟實相。“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