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讓我想起《醜陋的中國人》,難道考驗自信的時刻到了?

今天以前,我知道的"方方“就是寫日記的作家,身處疫情重地的武漢,記錄著她的經歷,讓關心武漢的我們有所寄思。

想起這三個月的跌宕起伏,每一天的數據變化,每一段感人故事,每一次引起憤懣的話題,都令我眼花繚亂,經常為一個新聞事件衝動的在各類文章留言表達情緒,又經常在冷靜之後悄悄刪除留言。

這樣混雜著憤怒無奈又疑惑茫然的狀態持續了很久,漸漸的,我有所領悟,每件事情都是多面性的,也是時刻發展著的,一時的認知也許是錯誤,也許是片面的。

而方方的日記,也讓我有這種感受,她正在記錄當下,而她的當下也許只是當下,並且因為足不出戶,不一定掌握全局。困在井底,往往比較衝動,比如會因為一張照片,一段聊天,或者一個模糊的消息,就湧出各種思緒各種情感,形成了屬於方方的觀點。正巧她又是個以寫字為主的專業人士,又正巧被簇擁著開始了記錄之旅,因此,這種思緒和情感就變成了有觀點的文字。

從這個角度看,方方記錄的是真情實感,因為當下,視野所限,情緒所困,能寫下的可能不是思想,而是態度。

我第一次知道方方日記,是某位醫生的微博裡,他說方方在文中提及已經去世的護士還活著,方方僅憑聽說就寫進了日記,似乎有傳謠之嫌。

當時我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我想她一定會及時更正的。(方方已經在最後一篇日記裡道歉了,只是這個道歉來的比我想的晚。)

但是那之後看到了各種評論,大部分是對方方不利的評論。尤其是對她將在國外出版”方方日記“,出現了各種聲音。


方方日記讓我想起《醜陋的中國人》,難道考驗自信的時刻到了?

今天,朋友圈突然都在轉發一篇公眾號文章,”專訪作家方方,就日記出版等相關問題尋求她的回應,從她的回答裡,我們可以獲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事實。“

在文中 我看到了”極左“兩個字,對這個詞我是很陌生的,方方似乎認為反對她的都是”極左“人士。

她在文中說:”現在網絡上幾乎跟文革時差不多了。而這個裂縫的產生,實際上是極左人士刻意挖出來的,他們的曲意解讀和放大他們需要的言詞,以及配假照片造謠說這就是我看到的照片,等等,這個裂縫根本就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彌合這一裂縫,需要大家學習常識。只要有常識,這些裂縫根本沒有存在的可能。“

於是我開始對”極左“這個詞感興趣了,除了百度,我也沒其他可以利用的工具,於是便查到了這個:這裡的極左是相對於一般的自認為“左”的人而言的。因為當代的所謂左派普遍趨向於保守,因此激進的、主張進一步革命的左派被汙衊為“極左”。所以,在使用“極左”一詞前,必須首先辨別這個詞的意思和對象是否一致。

對這個解釋很不滿意,我還是不能理解,極左和方方日記具體有什麼關聯?因為我只明白了一點,極左是個政治用詞,對於不懂政治的我來說,是有一些恐怖的,按照影視劇留下的印象,這個詞往往和莫須有罪名相聯繫。

我不再糾結於此,開始重新思考方方為什麼會被部分人差評。

我發現,日記本身並不是主因,畢竟這麼多人在記錄,也有人云亦云輕信謠言的,也沒被這麼攻擊。原因在於方方日記要在國外的出版,擔心被某些不良意圖的人作為攻擊素材。

而我們經歷的事實是什麼,我們真的害怕方方日記被人”扒“嗎?

結合西方對疫情的失控狀態,回頭去看,我們也是經歷了從慌亂到冷靜,到從容的過程,這期間的錯誤能悄悄改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一開始武漢地方政府的不知所措,出現了各種槽點,但是我們盼到了各種調整整頓,盼到了火神山醫院,盼到了疫情的穩定。

儘管還有各種不如意,客觀的說,疫情的過程也是我們的奮鬥史,成長史,如果如實反映,還是值得記錄並給國外一些啟示與參考的。

如果日記這樣寫,便應該會有很多歌頌,應該也都喜聞樂見沒差評了吧,只是,都歌頌了,外國出版社還願意出版嗎?

於是,一部侷限於足不出戶,又有傳謠嫌疑,寫於當下,而沒有經過時間沉澱,沒有用發展的視野來記錄,疫情並未完全結束,卻突然戛然而止的”日記“,要以多種語言,緊趕著出版,有部分人不理解,給予關注並質疑,確實是情理之中的。

我們中國有很多俚語,比如:瘌痢頭兒子自家好,也比如:子不嫌母貧。。。等等類似的說法,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會反對,大部分人都是護犢之心,可能當初為李文亮痛心吶喊,為武漢官員和某會的不作為而憤怒的這些人,此刻也參與進來,大家都希望現在這種外界輿論不夠理智的時候,國人還是更團結比較好。

而且很多人,尤其比我更年輕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極左“是什麼,怎麼就被冠以了”極左“的頭銜?明明就是暢所欲言的表達所想,怎麼突然就政治化了呢?方方阿姨一定要給反對者扣個帽子?

我想說的是,方方請別輕易翻出”極左“這個陳舊概念,只要沒有謠言,沒有誇張,真實反映整個過程,而不是狹隘侷限於眼下,那麼,該怎麼出版都可以,你以平常心看待大家就是你的大情懷了。不用在意孩子們,護犢之心,也允許年輕人有之。

記得很早以前有《醜陋的美國人》這樣的書,柏楊也寫了《醜陋的中國人》。如今的中國,完全有足夠的自信讓所有人評頭論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至於無理取鬧者,就一笑而過吧。

我想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