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世界上鳥類千千萬,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鳥屆也有一些“老流氓”一般的存在,這些“鳥屆流氓”在陸地上,有鴕鳥和鴯鶓,在天上有烏鴉和伯勞,而在海上:那麼就是海鷗了!

海鷗是最出名的海鳥,你可能不知道信天翁是什麼,但你肯定聽說過海鷗。烏鴉被稱為鳥屆流氓這一點,我們以前已經說過了(可以在小編主頁搜索:烏鴉),但外表看起來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海鷗,怎麼也和“流氓”兩個字沾邊了呢?每個人都知道的海鷗,背後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海邊和人類搶奪食物背後真實原因是什麼?海鷗是怎麼幫助船員們和海邊居民預測天氣的?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海鷗的世界。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初識海鷗: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

海鷗(Larus canus)是一種典型的海鳥,中等體型,腹部羽毛潔白如雪,背部羽毛呈現石灰色,屬於鳥綱-鷗形目-鷗屬,分四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Larus canus canus)、北美亞種(Larus canus brachyrhynchus)、堪察加亞種(Larus canus kamtschatschensis)和俄羅斯亞種(Larus canus heinei),亞種的分類是根據腿和喙部的顏色和羽形來分的,我們就不需要去過多瞭解了,只要知道我們國家的海鷗主要以後兩種居多。

因為海鷗是一種夏候鳥,所以你去熱帶海灘,基本上只能在海鷗越冬的時候才會看到。在我國內陸海灘,例如大連秦皇島,在每年的夏季你才會看到,如果身在內陸的你在秋冬季節想看到海鷗,那你只能去海南島了。也就是說:你在網絡上看到的成群結隊出沒的海鷗那種浪漫場景,也不是隨時都有的。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海鷗的食性:被譽為海港清潔工

瞭解一種鳥,就一定要先了解它的食性,因為食性決定了這種鳥的行為。海鷗食性屬於比較雜的,從魚類、蝦類、貝類、昆蟲,到人類的殘羹剩飯,甚至會掠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又因為海鷗性子比較猛,還成群結隊出沒,也算是“海上一霸”,沒事就集體圍毆一個遊客,或者集體強姦一隻企鵝。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發現了:其實它和烏鴉除了外形有區別,從行為和性格上真的是如出一轍。

因為海鷗的食性比較雜,人們吃什麼它們就愛吃什麼,所以海邊的遊客和海鷗互動非常頻繁,你會見到很多浪漫的場景,例如情侶拿著麵包餵食海鷗,海鷗成群結隊地來乞食,例如你在海邊釣魚,海鷗過來偷走你魚簍中的小魚,你在海上衝浪,海鷗會尾隨著你陪你一起玩耍……等等。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你以為海鷗和人類互動的畫面就真的有那麼美好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就是我們會把它和烏鴉一起列為鳥屆流氓的原因:它們是非常雞賊又兇悍的。在它的眼裡,只有食物,可沒有與人類之間建立的友情。更多的時候,它們不是來討食,而是來搶劫來了。所以你看的真實畫面應該是這個樣子:你的蛋糕不錯但下一秒就是我的了。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這個樣子:把麵包交出來!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或者這個樣子:哎我冰激凌呢?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不過除了跟人搶搶食物,欺男霸女以外,海鷗還是會為海灘做點正經事的。主要表現就是它們會把海灘的垃圾啄食乾淨,所以被稱為“海港清潔工”。如果你在海灘野餐,有食物剩下了怎麼辦?致力於維持海港衛生衛生委員海鷗同志,會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呼朋喚友把你吃剩的食物消耗乾淨。

去海邊參與過與海鷗互動的朋友們可能會比較有感觸:這不是去喂海鷗了,簡直就是進了土匪窩。關於海鷗為什麼對人類手裡的食物情有獨鍾這件事,還真有科學家做過研究。


關於海鷗成為“搶匪”的研究發現:這並不是一件好事,看似好意的餵食可能害了海鷗

就在今年的2月份,英國艾希特大學以Madeleine Goumas為首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名為【Urban herring gulls use human behavioural cues to locate food】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通過對38只海鷗行為的研究發現:海鷗對人類觸摸過的食物表現出比其他食物更強烈的慾望。“當它們決定吃什麼的時候,它們會對人類參考人類的行為”。

是不是覺得這種智商好像在哪裡見到過?上一次我們講到有這種智商的鳥類,不就是烏鴉嗎?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研究推斷,海鷗與人類過於頻繁地交互行為,讓海鷗產生了“可以從人類手裡取得食物”的認識。這本身是因為人類入侵自然界動物原有生存環境,造成動物覓食困難,進而改變動物的覓食習慣,改變生活習慣。這種改變在某些動物身上體現不明顯,但對另一些動物確實致命的:例如海龜無法找到過去產卵的海灘了、鳥兒撞到大樓的玻璃幕牆、候鳥飛回後也找不到適合自己築巢的位置了。

人們肆意餵食海鷗的行為,也在讓海鷗漸漸喪失野外捕食能力。一旦因為疫情封鎖景點的原因,原本習慣接受人們投餵的鴿子和海鷗,則會不得不選擇人類留下的未開封的食品袋,或翻找垃圾桶來果腹了。這也就是為何越來越多的海灘,已經禁止人們餵食海鷗了。

在此我們也建議各位去景點遊玩的旅客:請勿把垃圾留在有野生動物出沒的場合。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海鷗是航海員的好幫手:它們是天生的氣象預報員

除了海邊遊客喜歡海鷗以外,海邊居民和船員也對海鷗非常有好感。

  • 海鷗可以防止航船觸礁和擱淺,並且可以讓船員在迷霧中確定港口方向

海鷗的活動地點在淺灘和暗礁周圍,這種有落腳的地方,才是海鷗的集中處,大海中央是很少見到成群結隊的海鷗的。船員們行駛在陌生海域,只要看到海鷗集結,這在船員眼裡就代表著“防觸礁防擱淺”信號。海鷗有出入港口的習慣,也有尾隨輪船的習慣,當海上大霧瀰漫或陷入迷途時,觀察海鷗的飛行方向,也是尋找港口的重要依據。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 海鷗是船員和海邊居民的氣象員

海鷗骨骼中空,並且充滿空氣,中空的骨骼讓海鷗可以敏感地感受氣壓的變化從而遇見暴風雨。當海上發生發生暴雨前,海鷗會成群結對飛向海邊或聚集在岩石縫隙中,當海邊居民看到海鷗成群結隊往沿岸集合的時候,就知道暴風雨不遠了。

相反:如果你看到海鷗在大海上貼著海面飛行,那麼未來的天氣就是風和日麗。

被人類影響,被迫變成了“劫匪”,海鷗也算讓人又愛又恨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是出自李白的詩句,用在海鷗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它們團結,團結在無論是捕食還是“搶劫”都集體出沒;它們機靈,順應環境變化,它們學會了吃“嗟來之食”;她們勇敢,孵出40天的小海鷗就能在海上獨立生活……

但是海鷗的生存現狀,其實也和野生鴿子一樣:開始變得漸漸依靠人類了,也許有一天海洋環境再繼續惡化下去,海鷗也離種群瀕臨滅絕不遠了。借契科夫的《海鷗》中的經典臺詞,作為本篇的結尾吧——

“你為什麼總是穿著黑衣裳?”

“因為我在給我的生活掛孝啊,我很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