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鄭和下西洋的個人目的到底是什麼?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順風快遞”的祖先阿拉伯商人

早在公元六世紀,阿拉伯商人就活躍在印度洋區域,由於陸地商路一直受戰亂所破壞,只有蒙古帝國短暫的,也是唯一一次的統一時期相對繁榮,其餘時間主要商路來源於海上。阿拉伯商人將歐洲的馬匹,白銀,鐵,棉花,毛皮等商品運往印度和中國,然後再把東方的絲綢,寶石,香料運往歐洲。當時海上商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阿拉伯人從紅海將商品下船,然後從路上穿過埃及,把貨物交給在亞歷山大港口等候的威尼斯商人,最後貨物發往歐洲。另一條商路就是波斯人把貨物運到波斯灣,然後經過陸地到達裡海,再通過伏爾加河,輾轉到熱那亞人手中,銷售到歐洲。熱那亞人善於探索,曾經一路穿過波斯灣到達印度,馬蘭西亞進行實地考察,結果發現香料在原產地十分廉價,運送到歐洲卻能賣出奢侈品的價格,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在其中謀取暴利。阿拉伯人的航路充滿智慧,他們每年的九十月份從中東出發,順著冬季季風到達馬拉西亞群島東部,然後次年順著夏季季風到達中國海域,在廣州度過一個夏天,然後再順著冬季季風,在第二年夏天回到中東,整個航行耗時一年半。阿拉伯人雖然擅長航海,但是卻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團隊和規模,因此,後來輕易的被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取代。到了十四世紀,處於中東的伊爾汗國合贊汗改宗伊斯蘭教,第二條商路被切斷。歐洲人不願再用高昂的價格去買廉價的香料,但本身卻喜歡吃肉,又沒有冰箱,又離不開香料。所以在香料巨大利潤的刺激下,葡萄牙人開始沿著非洲西海岸不停的探索南下,意在開闢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後來率先到達中國,並在澳門定居下來。

扒一扒:鄭和下西洋的個人目的到底是什麼?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值得中華民族自豪的那些發明

中國在宋朝和元朝時期,商業在當時的世界佔主導地方,出口了大量的書畫,瓷器,絲綢。相當於現在的數碼設備,高檔家居,精品時裝。所以當時宋朝時的GDP甚至佔全世界的80%。後來明朝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大名水師無疑是是當時的海上霸主,鄭和的船隊曾經最遠到達東非紅海灣。在鄭和下西洋的十幾年以後,葡萄牙人才剛剛航行到好望角。中國的三大發明,對人類影響巨大,印刷術改變了人類的政治,火藥改變了人類的戰爭,指南針改變了人類的航海。這些先進發明都是通過阿拉伯人傳到中東,在經過北非,西班牙傳到整個歐洲。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發明對西方影響巨大。造紙術早在東漢時期就被髮明,直到十三世紀,在蒙古入侵花剌子模時,才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之前歐洲人都是用羊皮紙記錄文字,一本聖經要用約300張羊皮。還有馬鐙的發明,使得歐洲中世紀出現了重裝騎士。船尾舵的發明,使航海轉舵變得更容易。胸帶馬具的發明,使得馬可以用全力幹活卻避免被勒死。同時還有大批的植物如各種花和水果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直到現在荷蘭和德國還把柑橘稱為“中國蘋果”。

扒一扒:鄭和下西洋的個人目的到底是什麼?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鄭和七下西洋的朝聖之路

鄭和,原名馬和,他的父親在雲南當地做官,當時蒙古人很少,統治的疆域太大,而本身又不信任漢人,所以就從中亞地區招了許多色目人當官,因此鄭和是色目人,並非是漢人。後來元朝覆滅,明朝名將傅友德攻破了鄭和所在的城池,將所有十歲以上男人全殺光,女人全部抓去當妓女,十歲以下兒童全被閹割,鄭和就是其中一個小太監。後來鄭和被傅友德送給了當時明軍副統帥,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所以鄭和是在朱棣府中長大,朱棣很喜歡他,也很信任他,後來朱棣賜姓“鄭”,並命鄭和率領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船隊,帶著中國最精銳的部隊,載著相當於明朝GDP四分之一的金銀財寶,拿著十幾本空白聖旨,開啟了下西洋的壯舉。當時跟隨鄭和的還有一位水軍統領,一位拿著尚方寶劍的御史,可見朱棣也怕鄭和造反。關於朱棣命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公認的有兩點,首先就是藉機會尋找建文帝和他手中玉璽的下落,再者就是想讓各國奉大明為宗主國,每年來朝貢,來宣揚朱棣的正統和合法性。因為朱棣畢竟是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心裡不是很踏實,所以修了“永樂大典”。但他也不知道海外什麼情況,所以給了鄭和空白聖旨,誰是當地的統治者就封誰,只要承認大明的宗主地位,就賞賜金銀財寶,有的就直接跟鄭和船隊回到北京,在永樂年間,鄭和一共六次下西洋,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後來朱棣死了以後,新任兵部尚書衝進檔案館,一把火把鄭和下西洋用船的圖紙和航路日誌全部焚燬,因為在他看來,下西洋就是勞民傷財。不下西洋了,不給錢了,來朝拜的國家越來越少,最後只剩朝鮮和琉球,而且朝鮮也不送高麗參了,竟然有一次送來倆太監。後來經過鄭和的幾次上書皇帝,他終於爭取到最後一次下西洋的機會,但最後一次下西洋規模和前六次不可同日而語。

扒一扒:鄭和下西洋的個人目的到底是什麼?朱棣到底知不知道!

鄭和作為一個色目人,他心裡一直嚮往著去麥加聖地朝聖,七次下西洋他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沒有能夠到達麥加。在最後一次下西洋時,他知道自己再也不會有機會了,所以就拔掉自己的牙齒讓人帶給皇帝,自己繼續前往麥加聖地。也許鄭和曾經找到了建文帝,卻又放了建文帝,因為他的目標就是尋找他心目中的麥加聖地,誰也不能阻擋他朝聖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