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和復工復產的推進,全國大部分地區開通了本地“健康碼”,保障各類活動場所的人員通行。

根據不同的健康風險狀態,各地“健康碼”普遍採取綠、黃、紅三色進行分類管理。一般來說,綠碼代表無異常和可正常通行,黃色代表中風險,紅色代表高風險,但由於各地防控要求不同,紅碼和黃碼顯示的風險人群和相關要求也有所不同。

不少網友關心,實行“健康碼”管理後,本地“健康碼”到外地能不能用?出差外地“健康碼”是否會變色?哪些地方“健康碼”可以互認?

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已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碼”,關聯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防疫“健康碼”信息,並實現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認。也就是說,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可實現“一碼通行”。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杭州三色健康碼示例。圖/杭州健康碼管理與服務指南

釋疑1:“健康碼”不同顏色有何含義?

——綠碼普遍代表可正常通行,紅黃碼因各地防控要求而異

疫情防控健康碼,最早於2月中旬在杭州開始實行,目前已經在全國大部分省份推廣。各地根據不同場景應用賦予健康碼不同的顏色,普遍採取綠、黃、紅三色分類管理。

由於各地疫情狀況與防控要求的不同,三種顏色代表的含義也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區別主要在於紅碼和黃碼顯示的風險狀態不同,綠色普遍代表無異常可正常通行。

根據杭州2月份的規定,黃碼者要進行7天以內的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不超過7天正常後轉為綠碼;紅碼者要實施14天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14天正常後轉為綠碼。

4月10日發佈的《杭州健康碼管理與服務指南》最新明確,紅碼錶示健康處於高風險狀態,如確診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規定時間內到過疫情重點地區的人員等;黃碼錶示健康處於中風險狀態,如規定時間內有防疫疾病症狀之一的人員等。此外,杭州還新增橙色健康碼,用於從疫情國家或地區來杭和返杭人員申領。

在上海,黃碼代表重點地區來滬未滿14天人員,建議觀察;紅碼代表未解除醫學管理措施、確診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員,以及14日內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人員,建議隔離。

而北京,據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北京市民通過“北京健康寶”小程序申領的“健康碼”,紅色代表集中隔離,黃色代表居家隔離。

深圳 “黃碼”需要工作人員通過“掃一掃”核實個人信息,“紅碼”則會提示工作人員引導就醫或返回隔離地點。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通用的“綠碼”並非“國家健康碼”的標準。3月下旬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的全國“防疫健康信息碼”,對無異常健康狀況採取的是“未見異常”的文字表述,同時自動顯示確診、疑似、同行密接等查詢結果。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頁面。手機截圖

釋疑2:各地“健康碼”是否互認?

——“國家健康碼”關聯全國31地,絕大部分地區可“一碼通行”

目前大多數地區的“健康碼”,都依託各自開發的APP、微信/支付寶小程序進行使用。例如,北京採用“北京健康寶”、上海採用“隨申碼”、深圳採用“深i您”或“粵康碼”。

但由於各地制定“健康碼”的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缺乏互認機制,給人員跨地區流動帶來了不便,一段時間內影響了復工復產。

從2月底開始,部分省市開始實行健康碼互認制度。2月27日,長三角三省一市(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確定建立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2月28日、29日,浙江分別與河南、海南簽署“健康碼”互認協議,山東與貴州實現“健康碼”互認。

3月下旬,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國務院辦公廳會同各地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有關方面,快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碼”信息跨省互認機制,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

據介紹,這一“國家健康碼”關聯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防疫“健康碼”信息,實現了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可“一碼通行”。

記者體驗發現,在申領“國家健康碼”時,僅需授權個人身份信息並填寫當日健康申報,此前曾申領的北京健康碼“綠碼”信息自動接入,並顯示為“低風險”。

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防疫健康信息碼”已直接接入上海、浙江、湖北、廣東等12個省份的城市健康碼,但與各地互認的前提條件略有不同。如首次切換上海“隨申碼”僅需授權個人身份信息並進行人臉識別;而首次切換深圳“深i您”健康碼,需填寫個人健康狀況、人員類型、居住工作信息、既往行程、密接史等進行自主申報。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杭州“跨省互認健康碼”頁面,顯示已與北京互認。手機截圖

釋疑3:“健康碼”什麼情況下會“變色”?

——實施動態管理,根據接觸史、申報地區和時間等綜合判斷

目前,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和各地“健康碼”均實施動態管理,當個人健康狀態或環境變化時,健康碼也可能隨之“變色”。

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平臺提示,“防疫相關數據會隨著疫情發展及時更新,此次查詢並不表示排除您的防疫相關健康風險”。上海“隨申碼”小程序也提示稱,顏色的判斷是根據用戶當前狀態,通過用戶相關數據分析評估後得出,顯示最新風險狀態。

杭州“健康碼”小程序回覆諮詢表示,根據相關防疫法規,綠、黃、紅“三碼”系後臺對申請人員進行自動審核、自動轉換後產生。制碼邏輯除是否接觸高危地區或人群外,還會參考申報地區、申報時間等多維信息綜合大數據判斷。持黃碼、紅碼人員暫不符合通行條件,需自行隔離,符合條件後健康碼會自動轉換為綠碼。

由於各地疫情防控要求不同,各地對於健康碼“變色”的判斷標準也有所不同。

例如,目前北京針對外地返京人員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居家隔離期間健康碼顯示為黃色,隔離期滿則“變綠”。根據上海“隨申碼”的計算規則,到上海周邊省市進行祭掃等活動,不會影響“隨申碼”顏色變化。

此外,健康碼的“變色”也可能存在異常現象。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王女士從深圳前往北京首都機場後返深,“健康碼”變為黃色。受訪者供圖

常居深圳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近日其因工作原因從深圳乘坐航班前往北京,僅在首都機場停留不到1個小時後,便乘坐當日航班返回深圳。根據深圳健康碼填報要求,在返深前她對此次行程進行了申報,當晚返深後她的“健康碼”從“綠碼”變為“黃碼”。但王女士查詢發現,自己乘坐的兩趟航班並沒有相關的確診或疑似人員。

深圳12345服務熱線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首次申報健康碼顯示為黃色,代表可能是居家隔離人群或密切接觸人員,一般正常外出不會導致健康碼“變色”。如變為“黃碼”,則需要工作人員通過“掃一掃”核實個人相關信息。

因此,各地“健康碼”平臺也給出提示,如有出行行程,需提前瞭解並遵守目的地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針對“健康碼”異常情況,如有疑問可撥打當地12345市民服務熱線諮詢;杭州等地的“健康碼”平臺設有申訴入口,可直接填寫相關信息進行申訴。

各地“綠碼”可否全國通行?關於健康碼這些問題得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