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一線勇擔當,愛崗敬業好青年

於時寬,男,漢族,中共黨員,1987年4月生,現任中建三局工程總承包公司安裝分公司華北經理部招採部經理。對待工作他兢兢業業,雷厲風行,勇挑重任。在疫情肆虐時,他主動請纓,逆行武漢,積極參加到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在項目搶工期間他因公負傷,頭骨骨折6、7公分情況下不下火線,強忍劇痛忘我拼搏,奮戰抗擊在疫情一線,不分晝夜鏖戰整整4天,同事勸他休息治療,他卻淡淡的說:“輕傷不下火線,要與大家並肩奮戰,爭取提早完成施工任務,不負國家人民重託!”


戰“役”一線勇擔當,愛崗敬業好青年


不忘初心,主動請纓

庚子新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家家戶戶籠罩在恐怖的陰霾裡,肆虐武漢,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每個人都談“疫”色變,2月7日,正在家中的於時寬得知公司援建雷神山醫院,主動請纓,踴躍報名。他多年的摯友知道他報名援建關切說:“疫情這麼嚴重,唯恐避之不及呢!你怎麼還要去武漢。”於時寬堅定的回答:“我作為安裝分公司中層幹部,又是黨員,這時候必須衝在第一線!”他的妻子戴雪儘管心裡很是擔心,但還是很支持他,早早的為他準備好了去武漢的行李物品。

由於近期受疫情影響,公共交通基本處於停運狀態。為了能夠及早增援,於時寬多方打聽查詢天津經停武漢戰的列車車次,一無所獲,卻無意間聽說北京站有到武漢的列車。2月8日,凌晨三點,天津寒風刺骨,夜裡飄起鵝毛雪花,白茫茫一片,他顧不上與妻兒告別,頂風冒雪連夜堅定的踏上了抗擊疫情、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征程。

2月8日中午三點,於時寬同志到達雷神山醫院項目,馬上參加到了項目施工管理工作中,他的臉上浮現出了些許歡愉,一顆抗疫援建火熱的心終於找到了去處。

雷厲風行,勇挑重任

於時寬同志工作中就是個雷厲風行,驍勇善戰的悍將,戰“疫”一線更顯英雄本色。

在援建雷神山醫院項目時,於時寬擔任安裝C1協調組的負責人,負責整組的物資採購及現場協調工作。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施工內容複雜涉及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通風空調系統等10幾個專業,材料需求大、冗、雜、散,然而材料進場時間卻只有半天時間,他入場後第一時間安排各專業工長仔細看圖算量,將材料計劃、勞動力,機械、輔材輔料的需求計劃全部提出來。並與分公司招採部迅速合力組織物資,勞動力資源入場,在短短的3個小時內便組織到位。

現場搶工階段,所有主材全部由一家單位供應,材料需求大,供應滯後現象存在。於總為當好“大管家”,多措施解決這一棘手難題。採取責任到人,專人專責,根據現場作業面區域變化及時更新現有資源數據,實時掌握現有資源動態,統籌勞動力與已有資源之間的匹配協調工作,第一時間解決各專業勞務人員的需求缺口。

為了準確統計資源動態變化數據,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全現場覆蓋隨時隨處的找材料,由於現場施工環境嘈雜又佩戴口罩,需要提高嗓門大聲喊話與工人交流,嗓子很快就啞掉了,每天走的步數多達40000步。

由於本醫院為傳染病醫院,對通風工程要求極其嚴苛,施工難度、施工工程量最大,而通風工程中屋面設備安裝及管道工程,是本工程最大的難度。吊車配置不及時,嚴重影響施工任務,他發現問題後24小時緊盯在屋面通風工程施工, 11日下午,他在爬梯去屋頂過程中,一段不到20公分的廢角鋼從屋頂滑落正擊中他的前額,頭部劃傷出6、7cm口子,頭骨骨裂3cm, 傷口未做縫合處理,僅是去醫務站打了一針破傷風針,就強忍著劇痛繼續回到屋頂參加到戰“疫”一線。

馬不停蹄爭分奪秒

疫情就是命令,履約就是生命。崗位就是年味!身上的傷痛,全然被於時寬拋於腦後!

屋面通風工程施工時間只有72個小時,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施工人員的不固定性。他受傷當天是通風設備進入接駁及收尾的關鍵時刻,當晚必須要進行調試,他深知晚上調試的重要性。他用堅強的意志,懷揣著對國家人民的赤膽忠心,與時間賽跑,通宵鏖戰,緊盯通風設備接駁調試每個細節,每完成一項施工內容,他組織專業管理人員核查一遍,他自己在親自複查一遍,保障每個細節都不能出錯,保障了一次性調試成功,一次性驗收通過。連續四天與他並肩作戰的同組組員孫紹林看他面色蒼白,冷汗涔涔,疲憊不堪勸他回去休息治療,他卻淡淡的說:“輕傷不下火線,要與大家並肩奮戰,爭取提早完成施工任務,不負國家人民重託!”

正是於時寬同志對工作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大公無私的精神的感染了每個組員,大家團結一心,夜以繼日大戰四天,屋面通風的施工終於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啟動風機,保障了整個工程的心臟正常運轉。

在疫情面前他沒有退縮,在責任面前他始終迎難而上。兢兢業業、堅守奉獻,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著不平凡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