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我國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直到目前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傳承。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醫學的理論知識,通過長期的實踐逐步發展為如今的醫學理論體系。直到目前為止民間依舊流傳著許多偏方以及藥理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廣為流傳的藥已經逐漸銷聲匿跡,清朝的“刀尖藥”在解放之後就神秘消失了,所有的藥店都沒有了這種藥的蹤影。如今它的藥效依舊存在,但已經沒有人能吃得起。

挖掘龍骨

1880年,河南安陽的一個農民在春耕犁地的時候,在他家的土地上發現了幾塊類似骨頭的東西。當時他嚇了一大跳,以為這是人的骨頭,一直沒敢拿起來細看。但畢竟這是骨頭,也不能就這麼放在地裡不管,他鼓起勇氣,拿起這幾塊骨頭。

拿起這幾塊骨頭之後,他隱隱約約看到骨頭上面似乎有字。他將這幾塊骨頭沖洗了之後發現每一塊骨頭上都刻有一些奇怪的字體

。這位農民世代都是以種田為生,沒什麼文化更不識字。為了弄懂這些骨頭,他就將這些骨頭收了起來。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等到幹完活回家之後就拿起這幾塊骨頭到村中讀過書的先生家中讓他幫忙辨認,看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上面又寫著什麼字。當這位農民拿出這幾塊骨頭時那位老先生就立馬認出了這是一種骨頭化石,有著悠久的歷史。

他對於骨頭上的字並不認識,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這是一塊骨頭而且還是醫學中記載的“龍骨”。所謂龍骨就是清朝時期的一味藥材,是動物的骨頭化石,可以說在當時是一件很珍貴的東西。龍骨一旦挖掘出來接觸空氣之後極其容易破碎,在藥材店龍骨這一味藥幾乎都是粉末狀。

這一種中藥材有著止血的功能,在藥店的價格還比較高。那位農民一聽喜出望外,想不到自己隨便撿了幾塊骨頭還能用來掙錢。他立即就將這幾塊骨頭拿到藥店去售賣,藥店就將這幾塊骨頭研磨成粉,當成止血藥粉進行售賣。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刀尖藥”名字的由來

這位農民用幾塊骨頭竟然得了幾兩銀子,這價格讓他十分激動。想著自己土地裡面是否還有龍骨,第2天他又到自家田地中賣力地翻耕土地,又挖出了一些龍骨。漸漸的,周圍的村民都知道了他的這種賺錢方法,紛紛效仿他,在自家田地裡挖掘尋找龍骨。

對於“刀尖藥”這個名字的由來,在京城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李成的剃頭匠,但他學藝不精,技術不到家,在給人剃頭時經常將客人的頭給刮破。他也因此經常遭到客人的痛罵,有些時候客人還讓他賠償。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有一次他回到老家拿點東西時,聽村子裡面的人說,有一種由龍骨磨成的藥粉敷在傷口上,很快就止血,並且還不留疤。於是他就通過村民的幫助跟一些挖到龍骨的人進行購買

,自己研磨成粉,帶回京城準備給客人用。

他原本只是想試一試,看看是否像村裡人說的那麼神奇。有一次他又不小心將客人的頭給刮破了,他立即拿藥粉給他敷上,沒想到這藥效效果特別好,很快就止住了血。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知道龍骨粉的功效,京城的剃頭匠幾乎人人口袋中都有幾包龍骨粉

由於這個龍骨粉的功效是由京城的剃頭匠傳出,剃頭用的就是刀。所以這個龍骨粉也被剃頭匠們取名為“刀尖藥”。李成看到了刀尖藥的功效以及銷路,他就回到老家做起了販賣包煎藥的生意,開啟了致富之路。

甲骨文的發現

而有一位專門研究金石的學者名字叫王懿榮,在朝堂之上擔任著重要職位國子監祭酒,也就相當於如今的中央教育部部長。1899年,他感染了瘧疾不知道該怎麼辦,正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一位朋友來到他家中,打算詢問他關於工作的事情。那名管家就告訴那名友人王大人身患瘧疾無法見客。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那名友人一聽就連忙跟管家說,他認識一位名醫,可以治好這個瘧疾。在這名友人的帶領之下他們來到了一處小診所。老醫生看了王懿榮的身體之後就給他開了一處藥方。王懿榮本人也學習了一些醫術,就拿起藥方看都有什麼藥材,發現裡面有一位中藥名字叫“龍骨”。

他對此感到很疑惑,雖然他在醫書中也看到過這一味中藥材,但是他並不知道這味藥究竟是長什麼樣。他就親自帶著藥方來到藥店抓藥,當他拿到龍骨這味藥材時發現龍骨上面有許多奇怪的符號

這讓他眼前一亮,平時他對金石銘文有著大量的研究,他發現這這些文字大有來歷。他來到藥房向店老闆打聽“龍骨”的來歷。藥房的龍骨幾乎都是從山東的古董商範春清進貨的,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店中送貨。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甲骨文之父

從那之後王懿榮開始留意藥房的動靜,沒過幾天,他聽說範春清帶來了12片龍骨。他立即趕到了藥房,這一次他發現這些龍骨碎片上,很像遠古象形文字,有的一些刻著商朝帝王的名字,有些是更古老的文字,他一時辨認不出。為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就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買下了這12塊龍骨。

出了藥房之後,他連忙找到範春清,並且跟他說只要他有龍骨就全部送到他家,他有多少要多少。不僅如此,王懿榮深知這龍骨的價值之大,於是就開始派人在京城的各大藥房收集龍骨並且向朝廷做了彙報。這個重大的考古發現,也讓很多古董商以及考古學家都爭相打聽龍骨的出處,一時之間龍骨成為了考古界的新寵兒。

清朝刀尖藥以止血、不留疤而聞名,為何現在不曾聽聞了?吃不起

王懿榮手上幾乎收集了山東、河北這些地區的龍骨,他也成為甲骨文的第一發現者,被稱為甲骨文之父。隨著這些考古價值的發現,藥店也失去了龍骨的來源。龍骨的身價百倍的上升,這樣藥店放棄了龍骨藥材的選擇,從此“刀尖藥”就逐漸消失在世人眼中。

如今甲骨的價值已經無人能吃得起。甲骨文的出土以及發現對中國的意義極其重大,它也預示著漢字以及中華文化將會提前到至今4000多年的商代。中國最早出現的甲骨文——契刻符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進一步體現了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