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珙縣:村建制調整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23日訊(餘健)村建制調整改革以來,宜賓珙縣各鄉鎮、各村發展迅速,前景看好。

4月中旬,在巡場鎮德田村,200畝花椒樹在農戶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在花椒園裡查看的巡場鎮德田村總支書趙廷華高興地道:“德窩村和田壩村村建制調整合並過後,原來緊缺的土地、稀缺的勞動力等問題一併解決了。”德窩村和田壩村未合併成田壩村之前,德窩村已經成立了花椒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種植產業,但由於土地、人力等條件限制,一直不溫不火,村建制調整改革之後,德田村的花椒產業迎來了春天。

宜宾珙县:村建制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珙縣花椒產業

“計劃種植花椒600畝,目前我們已投產200畝,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50萬元。除去土地流轉收入,我們村的農戶在專合社務工收入也能達到每年人均20000元左右。”趙廷華說到。

據瞭解,未來德田村將在繼續擴大花椒種植的基礎上,強化花椒的深加工環節,建立正規化的大型加工廠,打造從生產加工到銷售一體的花椒產業鏈。

在珙縣底洞鎮,工人們正忙著平整土地,硬化機耕道。“去年11月以來,按照縣裡面的統一安排,我們就開始推進5960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把合村並組的村作為重點實施區域,著力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底洞鎮黨委書記龔平指著正在忙碌中的一大片農田說道。

宜宾珙县:村建制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標準蠶桑園

龔平介紹道,蠶桑產業一直是底洞產業發展的重頭戲,但是多年來受地形地貌限制,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不平整,加上各村各自為戰的現狀制約著蠶桑產業的發展。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之後,底洞鎮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兩河村(木梯村、兩河村合併)、富源村(郭斯村、大田村合併)、錦繡村(百合村、景陽村、楠橋村合併)等3個村建設5960畝高標準農田,其中蠶桑面積計劃種植2000畝以上。

“一體化高標準農田不僅是感官上的壯觀,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我們的蠶桑等特色農業發展向園區化、集約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後,將通過創新利益連接機制發揮特色優勢,把特色產業做大,把群眾增收路子拓寬,同時也能夠把返鄉創業人員更好的聚集到特色產業發展上來。”龔平說道。

目前,底洞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成土地平整1000畝;幹砌石坎11000米;硬化機耕道4米寬的1000米、3.5寬的950米;硬化產業路2米寬的850米、1.5寬的1500米,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

村建制調整改革充分釋放了農村產業發展動能,不止是底洞鎮和巡場鎮,合併後的珙縣各村也紛紛利用土地和人力優勢,陸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